“我以為核查就是個形式,只是走走過場,沒想到核查組拿著入戶核查登記表再次‘殺’了回來,我這個假貧困戶再也裝不下去了……”不久前,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大坪鄉草鞋村一村民面對核查組的第二次入戶,不得不交代其開小汽車拿貧困補貼的情況。(8月18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目前扶貧工作成為各級政府的一項中心工作,扶貧已經進入到精準扶貧的攻堅階段,隨著扶貧的階段性成果達成之際,為此國家投入不少財政扶持政策,對貧困戶的住房和就業都出臺了很多優惠和扶持政策。通過幾年的扶貧工作,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很多地方都在報道扶貧的成果,脫貧率等匯報成果看起來都很不錯,但是真正的成果真的如匯報材料那么亮眼么?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為了爭取早點完成脫貧,不少地方的通行做法是送錢送物,這樣的效果是立竿見影,但是其實成效并不具備持續性,很多地方的貧困戶等工作組一走,就出現返貧現象,這屬于脫貧不到位;有的地方富裕戶吃救濟,真正的貧困戶卻沒得到實惠,解決貧困難題,這是嚴重脫離扶貧政策的做法。
精準識別貧困戶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首要條件。精準識別錯了,就達不到“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目標。筆者認為,避免“假貧困戶”健全監督機制是關鍵。一方面,細化考核標準,對貧困對象的標準嚴格細化,只有切實符合標準條件才能列入幫扶考察對象。在此基礎上對鎮村所報貧困戶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切實將弄虛作假的“假貧困”剔除出去。另一方面,要建立公示制度,將入圍的貧困戶情況在全鎮、全市范圍內進行公示,切實讓群眾百姓起到監督作用,讓那些“假貧困”無處藏身,將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選出來。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急切等待幫扶的家庭上。
對貧困對象進行幫扶,是為了切實解決影響地方發展和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是一項利民的好事。因此,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不能做表面文章。如此,才能讓真正的貧困得到及時的脫貧,全面小康社會才能如期完成。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新橋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