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坡鎮橫堤村村干部在確定貧困戶時竟采取抓鬮,這種看似公平實則傷害群眾利益的做法要堅決糾正……”近日,在河南省尉氏縣紀委監委召開的整治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專題會上,該縣紀委監委負責人通報了近期查處的扶貧領域不擔當、亂作為的典型案例。(人民網 9月9日)
如果依照貧困戶的認定條件而論,一是需要確定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二是需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等問題。通俗講就是吃飯、穿衣等日常生活有困難的,飲水有困難的,上不起學的、看不起病的、住房不安全、住房有困難的農戶才可以申請進入貧困戶。文中報道“水坡鎮橫堤村村干部在確定貧困戶時竟采取抓鬮”,或許,能不能成為貧困戶不是個人說了算,村書記、村長說了不算,幾個村干部一起商量確定說了算,而是靠自己“運氣”來決定,的確算得上“公平、公正”。但,這一“抓鬮”來確定貧困戶的背后,映射出的是懶政魅影。
“懶政”顧名思義,與“勤政”相對,是指政府工作人員或政府部門對處理相關問題時采取的一種做法過于簡單、作風粗糙的行為。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懶政這一現象呢?原因一方面是這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群眾觀念淡薄,只圖自己省事,不顧群眾方便不方便。另一方面也凸顯了這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門管理思想貧乏、施政方式粗糙、工作方法簡單,行政能力不高、行政信心不足的現實。雖然,最后經過相關紀檢監察部門調查,涉事村干部受到處罰,可透過事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不擔當、亂作為現象,著實值得深思。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施策的前提,對所有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該精準到戶的務必精準到戶,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當然,靠“抓鬮”確定貧困戶,從表面看是“懶政”,實際會降低脫貧攻堅效率,增加脫貧攻堅成本。而且,進不了貧困戶檔案,就意味著可能失去低保、大病救助、產業扶持等各種待遇,有孩子就學的就意味著難以得到寄宿生伙食補助、減免學費等扶助。
既如此,那么應當如何防止“抓鬮”確定貧困戶的懶政現象?筆者以為,應強化黨員干部“服務人民”的觀念,要勇于承擔責任,沒有問題找問題,有了問題解決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更應提高黨員干部的執政能力,加強效能建設實際上就是要提高執政效率和能力,不僅要“效”,更要“能”。同時,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自身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既要勤政,更要善政,才能多為百姓做實事。還得加大懲處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地杜絕“懶政”,才能讓脫貧攻堅的百年大計別磕絆在識別不準“坎”上。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為官理當有為。庸官懶政,是良法善策的天敵,嚴重影響了改革效率,降低了黨和政府公信力,造成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誤解隔閡,輕則妨礙發展,重則誤國殃民。不盡責,就當問責。唯有保障好貧困群體的切身利益,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精準扶貧的力量,建立對脫貧的信心,方能鞏固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作者單位:北川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