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積極營造“移舊俗、除陋習、尚科學、倡新風”的濃厚氛圍。建設美麗鄉村,風清氣正是關鍵,如果鄉村只是環境優美,那不能將其定義為美麗鄉村,鄉村之美不能僅是外在之美,更重要還在于內在美。當前,部分農村地區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社會風俗并未同步提高,移風易俗依然是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重要抓手。移風易俗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建設農村精神家園,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讓農村向城鎮化、現代化的方向前行。
一個地區的社會風氣,不僅關乎社會秩序是否穩定發展,更是老百姓生活是否幸福的直接體現。實際上,部分農村地區之所以有不良的社會風氣,歸根結底是老一輩人傳統思想觀念已根深蒂固,致使新一代無法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洗禮。一時間盛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奢靡之風,即便家庭經濟條件再差,也講排場,好面子,大操大辦,沒有健康的精神追求,過分追求物質的享受,人生觀、價值觀嚴重錯位。還有一部分農民整天泡在茶鋪里喝茶打麻將,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新的社會時政知之甚少,對生產生活得過且過。正是由于農村本來比較復雜的社會基礎,再加上一些不良的風俗習慣,更加劇了農村文化生活難以開展,農村群眾精神生活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筆者認為,想要徹底根除農村歪風惡俗,讓移風易俗取得好的成效,必須要做到全員參與,共同努力,打好“組合拳”。從農民個人的角度來看,新時代,人人平等,農民本身不應該把自己當成是社會上的底層人物,有效發揮主人翁意識和權利,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多關心時政,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帶動整個農村精神生活富裕起來。再者,從社會層面來講,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為目標,結合當地實際,找準群眾意見最為集中的焦點問題,把“移什么”“易什么”“怎么移”“怎么易”找準、議透,形成可實施、可落地的機制,加強新鄉賢文化的滲透,以鄉賢文化剔除陋習,專項整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炫富攀比、封建迷信、賭博敗家以及巧立名目收取禮金等不良風氣和陋習。并利用下基層、文化教育陣地,積極面向農民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新思想傳遞給落后的農村,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培育文明新風,為鄉村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使鄉村真正成為美麗家園。
風俗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移風易俗也不可能立馬實現,還需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出發,打好移風易俗“持久戰”,培育文明新風,在潤物無聲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風尚,為美麗鄉村增添“內涵美”。
(作者地址:青白江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