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記者從國務院扶貧辦獲悉:河北、湖北、廣西等7個省份省際交叉考核組即日奔赴被考核省,中西部22個省區市2017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工作正式啟動。為防止“一考定終身”,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進一步完善了年終考核和平時掌握情況的結合,年終考核包括了省級總結、省際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評估等,還有媒體暗訪考核。(1月4日 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引領下,我國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
但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問題愈發突出,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始顯現。為趕進度,有的地方患上“急躁癥”,層層加碼,不切實際地逐級往前提脫貧時間;有的地方自認貧困人口不多,脫貧任務不重,犯了“拖延病”。在扶貧工作中,把脫貧工作“文件化”“會議化”“表格化”的形式主義問題還普遍存在。這些現象不僅值得關注,更值得深思。
為此,各級各部門每到年終歲末都會對脫貧攻堅工作開展集中考核,盤點一年的脫貧工作成效,完成對黨員干部的脫貧情況進行獎優罰劣,以便保證政策的有效落實,以考核倒逼黨員干部真抓實干。然而,由于“扶貧考核”形式大于內容,一些上級考核單位僅僅是“為考核而考核”,導致基層干部把大量時間耗費在填表報數上,甚至沒有多少時間進村入戶調研辦實事,不僅滋生了“考核組說了算”的官僚主義思想,更陷入了“材料出政績”的形式主義怪圈。
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們呼喚“扶貧考核”的“實招”,呼喚更多的問題導向,呼喚更大的真情投入,用更嚴格的舉措、更剛性的紀律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確保扶真貧、真扶貧的舉措惠及百姓。一方面“扶貧考核”要在干部考核、選拔上樹立明確導向,對扶貧有實效,脫貧有功勞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另一方面“扶貧考核”要對扶貧考核工作不力、實效不佳的,要督促整改。同時,要對扶貧資金的撥付、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審計、稽查,對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污挪用、揮霍浪費等違法違規問題,從嚴懲處。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