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業生產人員老齡化,后繼乏人,整體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的突出,農業部出臺“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發展規劃中提出,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7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一是我國通過逐漸建立“教育培訓、規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培訓制度,讓農民成為市場主體,通過培訓和學習,讓農民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將務農作為終身職業,讓農民成為真正的繼承人,有屬于自己的時代舞臺。
二是通過向農民傾斜各種補貼、扶持獎勵、擔保抵押貸款等政策,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在資金上解決后顧之憂,進一步穩定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自己的舞臺上更好的經營規模和創造利潤。
只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才能充分調動起農業生產積極性,才能形成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讓農民的心中有更足的底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現代化的路越走越寬,讓農民在時代的大舞臺上大放光彩。
(作者單位:綿陽市游仙區農業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