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吳海峰:鄉村振興:呼喚更多新型農民

[ 作者:吳海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27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背景下,這一提法意味深長。

  近些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鄉村衰落的現象,最顯著的兩大典型特征是:社會發展上青壯年流失嚴重,留守老人和兒童問題屢屢引起輿論熱議;產業發展上出現了土地拋荒、半拋荒。究其根源,是因為傳統農業的比較收益無法留住青壯年勞動力。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整個國家現代化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工業化、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十九大報告也提出,要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既要推進城鎮化,又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此,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農業和規模農業,同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需要讓鄉村吸引、培育更多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要求的新型農民。

  近些年,筆者在鄉村走訪時接觸過一些現代農民。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掌握種養知識,靠著現代化農機設備一個人管理幾千畝地。他們還懂市場,會經營,有些不僅是種田大戶,還涉足二三產業。現代農業和規模經營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多數都開著不錯的私家車,日子過得很富足。

  發展現代農業、規模農業,引導新型農民回流農村,需要有一個完善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等權益的流轉市場和規范的流轉機制,同時還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可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試點地區對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進行確權頒證,并設立交易場所規范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為發展現代農業、規模農業破除了關鍵梗阻。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是一顆“定心丸”,讓流轉土地發展現代農業的各類經營主體可以放心地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也讓金融部門可以放手發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等創新信貸品種,為現代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

  種田也可以致富。可以預見,隨著現代農業比較收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將回流農村,擔起鄉村振興的大任,讓鄉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充滿活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州成a人片在线观看高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A级亚洲A级欧美A级 | 欧洲一区二区精品的视频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