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我們的職業,請叫我們新型職業農民。”從研究生畢業初出茅廬的“菜鳥”農民到浙江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80后”魏韓英如是定義自己的職業。2010年,魏韓英和丈夫胡冬冬從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在浙江舟山當農業技術員,而后承包農田創業,成立舟山市海天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從事蔬菜瓜果種植。(3月21日 中國新聞網)
一提起大學生回鄉“務農”,不少人就會認為“肯定在外混不下去了”,其實,這是觀念上的一大誤區。浙江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80后”魏韓英和丈夫胡冬冬的創業故事就完全推翻了這個陳腐的觀念。2010年,他們夫妻倆從園林專業研究生畢業,當時,園林專業是浙江農林大學最受歡迎的專業,很多園林專業的研究生選擇在城市就業,有的人年薪甚至高達數十萬元。可魏韓英和胡冬冬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優厚機遇,回到了胡冬冬的老家,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生態種植,采用“以蟲治蟲”方法治理蟲害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貢獻綠色食品。他們借助互聯網技術,新型職業農民正在生機勃勃的“雙創”時代揮灑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為大學生用知識振興鄉村樹立一根新的“標桿”。
多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更多的農村人走出鄉村,走進城市,成為一代新市民。而農村只得靠“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慘淡經營。農村“空心村”現象早已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痛心疾首,他們紛紛呼吁政府重視“三農”問題,改變農村面貌,讓農民回歸農村,在農村安居樂業,振興農業,拯救農村。在這種大語境下,一些有志青年積極響應號召,告別優越的城市生活,義無反顧地走入農村,走進這個大有作為的廣闊的天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范縣高考狀元、中央財經大學畢業的郭可江回鄉種菜,一年成為千萬富翁;廣西武鳴縣回鄉大學生黃勝營帶領村民新辦的雙季葡萄園,年收入高達22萬元;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楊嬌陽由一個愛哭的女孩,一步步轉變為“職業農民”、“糧田CEO”……全國范圍內大學生畢業后務農的例子越來越多地涌現,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發展生態農業更是大學生群體步入鄉野后的選擇與探索方向。
有道是“知識就是力量”,振興鄉村,建設美麗的新農村,需要知識,需要科學,需要無數懂科學,有膽識、有能力的知識青年。為此,政府應該加強宣傳力度,并在政策上和經濟待遇上鼓勵大學生下農村——當村官、村醫、鄉村教師和新型職業農民,用知識呵護它,建設它,為它開創一片新天地。
(作者簡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