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文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事跡就是當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標桿,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學習。筆者認為,黨員干部必須充分理解“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含義,以切實之舉踐行使命,以身體力行落實責任,必須率先垂范、嚴以律己,處處以“主人翁意識”指引自己,堅持不懈地抓好生態文明建設。
在現實工作中,大多數干部能夠做到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但也有少數干部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注重待遇享受,工作被動消極。何謂“主人翁意識”?“主人翁”三個字,看似平常,其實它所蘊涵的是一種肯定和認同,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主人翁意識能激發出干部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完成各項工作和學習任務。只要干部帶著“主人翁意識”去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就定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如今,河長制、湖長制在更多地方推行,責任到人推動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這一落到“頭上”的政治責任能讓“關鍵少數”擁有更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由于他們要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就倒逼其必須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壓實各級責任,層層抓落實,積極投身駐地生態文明建設,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履行生態文明建設職責需要干部的“主人翁意識”,積極順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重要地位,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確保在所轄區域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方能匯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桐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