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為實現鄉村綠色振興指明了方向。
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和農村環境治理取得的成效,為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基礎。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農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多,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如期完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道路潔凈,村舍整齊,綠樹與藍天交相輝映。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通過碧水保衛戰,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累計完成13.6萬個建制村環境整治;通過凈土保衛戰,確保完成農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兩個90%的目標,完成了農用地的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不少鄉村依靠獨特的田園風景發展旅游業,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中央決定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在內的全面振興,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對農村綠色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些年來,很多農村地區實現了脫貧致富,很重要的一個路徑就是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很多地方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一些“散亂污”企業退出市場,經過整改留下來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推進產業生態化、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讓鄉村宜居宜業。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廣大農村居民對宜居環境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時,廣大農村地區也承載著向城市居民提供優美生態環境產品的重任。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反映了人們對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以及自然生態的熱切追求。這些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存在著城市與農村不平衡的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污水、垃圾、畜禽糞便處理不到位,造成水體污染;環境監管基礎薄弱,還有不少“散亂污”企業隱藏在鄉村;化肥、農藥過度施用,造成土壤污染;同時,農村居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有待提高,生產生活方式需要改變。建設美麗鄉村還需要下更大氣力。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十分艱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要統一思想,深化認識,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要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繼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要加強宣傳引導,弘揚生態文化,增強農民生態環境意識,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只有鄉村生態環境變好了,才能保障鄉村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鄉村宜居了,才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廣大鄉村變美了,美麗中國的建設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