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處理,一直都是農村地區的老大難問題。
現在處理的方法大部分就是焚燒和填埋,對壞境污染相當嚴重,同時對有些可再次循壞利用的資源是一種浪費,這與建設綠水青山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分類,將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借鑒廣州的做法以廢玻璃、木質廢棄物、餐廚垃圾等低值可回收物為切入點、聯合街道,環衛站設置回收點,直接與第三方回收企業對接,實際操作在農村就是在村垃圾房附近建立分類房,接收村民的分類,隨后的程序可以沿襲廣州的做法,也可以類似北京、深圳等地、設立資源回收日”五個農藥瓶子換一只打灰機,40個易拉罐換2把牙刷等做法,鼓勵村民主動參與到城鄉壞境的整治工程中來。
牲畜,禽類、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推廣的是農業科學院牽頭研發的養殖全循壞利用技術,添加特定的微生物“佐料”后,糞便和秸稈不僅能在幾條常常的發酵床上進行無害化處理,還能制成用途廣泛的有機肥,反哺農村生態農業的建設,同時有機肥賣出去也有一噸200的凈利潤。
守護綠水青山需要大力推廣的“絕技”多的數不清,關鍵還要“軟約束”“硬杠桿”并重,垃圾分類的強制時間是2020年底,但是壞境污染的現狀要求我們刻不容緩,國家還需要完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必要的時候強制執行,特別是大型養殖場,農村養殖場的排泄物治理刻不容緩,廢物循壞系統設施建設必須是強制性建設方能遏制住越來越壞的農村壞境。
(作者單位:易門縣浦貝鄉水塘村委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