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振興,就是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鄉村文化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總抓手。(7月5日,中國文明網)
鄉村是一個文化空間,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原點。留住鄉愁、振興鄉村,就是要留住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就是要在發展中保留我們民族本身的特質,使傳統與現代交融互補。
文化的振興是實現鄉村經濟發展、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撐,因此鄉村的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振興。
目前,我國城鎮化的進程日益加快,但農村人口依舊占據總人口的很大比例,在農村開展的文化產業獲得的成效直接影響到我國綜合文化素質的發展水平,因此加強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和建設勢必會使現代化發展成果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被普遍共享,從而推動我國鄉村振興跨越式發展。
首先,要給予足夠重視。鄉村文化的建設不僅僅會造福農村當地,對于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都大有裨益,因此組織領導應給予鄉村文化建設足夠的重視,要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出發,認真研究工作重點和實施路徑,不斷優化思路和改善方法。一方面在鄉村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時,注重科學發展的貫徹實施,并協調帶動政治和經濟的共同發展,另一方面政策、資金要多向鄉村文化建設上面傾斜,為其提供更加充足的發展資源。
其次,要豐富資金來源。要想切實提高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僅僅依靠政府提供的財政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不斷拓寬民間資金吸引途徑,引入民間資本帶動鄉村文化產業發展。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優惠、企業扶持等政策鼓勵企業對偏遠落后、資源匱乏的農村地區進行投資等,不斷夯實鄉村經濟發展基礎。
第三,要強化隊伍建設。文化產業建設者不僅包括領頭負責人,還包括每一位參與其中的黨員干部、農民群眾,文化建設的效率和質量能否獲得有效提升,取決于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要大力引進優秀的文化建設人才,以更加新穎現代化的文化建設思想帶領農村文化建設的主流方向;要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不斷提高基層工作者的業務水平;還要利用各種方式推動農村教育建設,以文化熏陶感染農民群眾,并引領農民群眾參與貢獻文化事業,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中共樂山市市中區區委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