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我們扶貧小組一行10人,便驅車趕往100多公里外的扶貧點村。
九點多鐘時,我們趕到了扶貧點----萬家崗村。在村干部帶領下,我們分三個小組逐戶開展扶貧工作。第一小組第一戶是我包的,因為事先電話通知到了,兩位老人早已在家里等著。當我們一行三人剛進屋坐下時,突然闖進了一男一女,年紀大約都在五十歲左右。男的面無表情,女的一臉怒容。
一進門,女的便開高腔發話了:“你們是來扶貧的干部吧?我要向你們反映問題!”
帶我們這一小組的是村婦女主任。她見狀,忙帶著笑臉勸解道:“胡姐,有什么事,到村部去說,不要在這里吵鬧好不好?”
我也輕言細語陪笑解釋道:“有什么情況,你先向村委會反映,村里會妥善解決的。”
女人什么也聽不進去,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一個人高聲大氣地說前道后,比張三連李四,喋喋不休。看到這種情況,我和兩位老人交談了幾句后,我們只好起身告退。女人還是不肯罷休,緊緊跟在我們后面,口里一直說個不停,直到我們車子駛出很遠,她才停了下來。
接近上午十二點時,我們小組已先完成了工作任務,便趕到村里一農戶家里去吃午餐。一下車,便看見那婦人在農戶家院子里站著,嘴里不停地念叨。一見我們進來,她便沒好臉地又開腔了:“扶貧,扶貧,扶雞巴卵貧!有錢在這里燉缽子,沒錢扶助我們這些困難戶……今天誰要是在這里吃飯,我就把缽子端走,把情況向上級匯報!”我們都不愿和她搭腔,只低著頭向屋里走。
后面的婦女主任覺得場面弄成這樣有些尷尬,又是鄉里鄉親的熟人,便走上去不斷解釋和打圓場:“胡姐,他們都是縣里某某學校的老師,是來我們村對口扶貧的,在這里是交了錢吃個工作餐……”
“原來你們是老師,老師是最大公無私,最受人尊敬的,我兒子讀書時,我最尊重的就是老師……。既然這樣,那我就不端走你們的缽子了,但我一定要等村支部書記回來后給我一個答復。”見她情緒明顯好轉,我便招呼她坐下,并安慰她說:“如果有什么情況,就如實向村里反映,通過組織解決,不要吵鬧。”
從她拉拉扯扯的反映中,我大致了解了她家的情況:她的家庭原來在村里還算可以,一兒一女都成家立業。特別是兒子在長沙做生意,有房有車,生意做得不錯。但天有不測風云,去年老頭因心臟病兩次到湘雅動手術,花去醫藥費20多萬元,家里積蓄全部用完,而且還借了親戚朋友一些錢。她先后幾次找村里申請低保戶和扶貧戶,村里都沒有通過。于是她一見到扶貧干部進村到戶,就心生怨氣,追著扶貧干部吵吵鬧鬧。
大約半小時后,其余兩組的同志也都趕到了吃飯的農戶家。村支書和他們一路,他下車一見到婦人,便連忙將她叫到路邊一棵大樟樹下,兩人長談了約摸半小時功夫,終于婦人離開了。到底村支書對她說了什么,我們不知道。飯桌上,支書也只字未提婦人的事,我們也不便問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