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終歲末新年來的時候,是農村百姓大辦婚喪喜慶出錢隨禮的黃金時間,也是有的人笑有的人愁的時候。這不,幾天前鄰居王大哥就唉聲嘆氣地談起一件事。他有一位親戚的孩子不久要過十歲生日,自己本來打算隨禮200塊錢的,可有的親戚非要出500塊錢,出少了吧怕讓人笑話,讓其他親戚看不起,只好硬著頭皮也打算出500塊錢。王大哥說,可這500塊錢說起來簡單,拿出來卻不好拿呀。以前積攢了一點積蓄,去年兒子在城里買了房子,一下子把這些積蓄都花光了。兒子并不滿足哩,還要讓他幫著還貸款。王大哥說,自己家里只有不到10畝的地,每年的經濟收入也就是萬把塊錢。他家的親戚又多,每年的大事小事也多,如果平均每年要隨禮5次的話,平均每次300塊錢,那至少要拿出1500塊錢。王大哥說,種地還要花本錢,每年的化肥農藥種子也要兩三千塊錢,再加上平時生病買藥,一年到頭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真的不敢相信生了大病該怎么辦?隨禮成了王大哥的一塊心病。
像王大哥這樣的例子如今在農村的確不是少數,許多農民常常為隨禮而發愁。事實上,現在農民隨禮的金額真是越來越高,從以前的50、100元到現在的200、500元甚至更多;隨禮的名目也是越來越繁多,從小孩的三朝飯、頭生日,一直要出到老人生病去世。不用說生老病死、上學結婚、建房造屋要隨禮,就連誰家買了電冰箱、空調什么的,時常也會請客吃飯去隨禮。
親戚鄉鄰有個婚喪喜慶之事隨個禮本來也很正常,但隨禮的數目越來越大,隨禮的名堂越來越多,這就有點讓人憂心。當然,隨禮對于經濟實力好的人家來說,隨禮再多的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對于那些經濟條件較差、只靠種著幾畝土地的農民來說,那就是很沉重的負擔了。
其實,面對農村隨禮越來越多的現象,作為普通人家首先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見,千萬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跟著不良的風氣跑。遇到要隨禮的事,先掂量一下這件事重要不重要,是否有必要去隨禮。跟自己無關緊要的事,能不隨禮就果斷地不隨禮,不必看別人的眼色行事,被別人拖著去隨禮。即使要隨禮,也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放下面子,不要怕別人在背后的議論,自己愿意出多少禮錢就出多少禮錢。隨禮的人更不能也不應該拉幫結派互相攀比,“以多欺少”,看不起隨禮少的人。
另一方面,作為主辦婚喪喜事的人家來說,既然是請客吃飯,就不能一心想著別人來隨禮,估算著人家能出多少禮錢?千萬不要拿親友隨禮數目的多少來衡量他們情感的多深。要理解每個親友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難處,人家隨不隨禮隨多少禮錢應該尊重人家的意愿,體諒別人的難處也是為自己的將來留下后守。要知道你收受了別人的多少禮錢,將來有可能還是要“還給”人家的,甚至要“還”得更多,家家都有事,人人都有事。
還有更重要的是,農村干部應該帶頭移風易俗,不能因為自己是干部就隨意地接受群眾的送禮,甚至強行跟群眾索要禮物,把它當做斂財的手段。黨中央出臺的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就是要改變官場上社會上各種腐敗的丑陋現象,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作為干部應該帶頭講文明樹新風,在普通百姓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碰到自己要辦的婚喪喜慶之事,不但不要大操大辦堅決不收禮,還要盡量勸說群眾少送禮不送禮。平時,鄉村干部應該經常通過廣播向村民們宣傳把錢用在刀刃上,把自家的日常生活搞好,隨禮莫攀比莫跟風。
總之,不管在城市還是鄉村,隨禮的錢越來越多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每個人都應該抵制這種不良風氣。當然,現在農村里也有一些人家辦事簡單化,互相請著吃頓簡單的飯熱鬧一下,互不隨禮一分錢這倒是值得借鑒學習的,應該多多提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