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在湖南宣講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時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干部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斷提高脫貧工作精準度和有效性,確保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人民網1月21日)
扶貧工作開展至今,我們在不斷總結中蹣跚前行。從逢年過節的送米送油式的慰問扶貧,到送政策、送技術、送資金的集中扶貧,再到今天大量派出工作組進村入戶的精準扶貧,我們走過的是一條不尋常的路子。尤其是現在正開展得轟轟烈烈的精準扶貧,更是將重心放在了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上,在田間地頭唱響了一曲“我要脫貧”的贊歌。
回顧過去的扶貧,有糧食直補,有退耕還林,有新農合,有量體裁衣等等,所有這些項目,都是希望通過黨委政府的行政手段,為群眾減輕負擔,讓群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勤勞致富上。殊不知,一些群眾卻以此為借口,以“有困難找政府”為擋箭牌,滋生了好逸惡勞的惡習。他們有的大量撂荒土地外出務工,有的以吃低保為榮,反正就是自己不想勞動,渴望天上掉餡餅。
這些扶貧政策,都是黨委政府的良苦用心。可是,群眾為什么不買帳呢?我認為,最關鍵的地方,就是沒有能解決貧困群眾思想上的問題,對待脫貧,他們仍然停留在“要我脫貧”這一環節上,還沒有轉變成“我要脫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扶貧工作才進度緩慢,貧困的仍然貧困著。
去年開始實施的精準扶貧,就是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充分考慮了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而提出的一大英明決策。這一措施的顯著特點,就是從思想上對貧困群眾實施扶貧,要讓群眾實現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我想,這一主導思想,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以內,都是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這正如當年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一個道理,就是要從思想上激發貧困群眾的創業潛力,走入一個大眾創業的新時代。
也只有群眾的思想轉變了,群眾主動脫貧致富的愿望強烈了,我們的扶貧工作才是雙側發力,才可能事半功倍。所以,精準扶貧,唱響“我要脫貧”的主旋律,至關重要。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