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金源縣委書記劉思泉突然病倒,由縣長吳浩然暫時代理劉書記的工作,常務副縣長劉萍意識到“重情義、講情理”的吳浩然可能存在違紀違法的事實。吳浩然想要擺平劉萍這個“障礙”,于是開始暗中安排一些商人“朋友”對劉萍進行收買行賄,但都被劉萍一一拒絕。最終,劉萍憑著堅定的黨性和堅持原則的工作態度獲得了領導和群眾的認可與支持,而吳浩然則因為違紀違法最終自食其果。(CCTV-12普法欄目2016年1月12日報道)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為了所謂的“混得好”、“圈子大”,能“呼風喚雨”,顛倒了人情與原則的關系,把情理看得比法理還重,經受不住人情和金錢的拉攏與腐蝕,在公與私、人情與原則的天平上,輕易地做了人情的奴隸和俘虜。從那時起,人情便成為了他們的人生枷鎖。
如果是非不分,違法亂紀,喪失了自己的立場和原則,遲早有一天會栽跟頭。有的人交友不慎,過分地重感情、講義氣,被所謂的“朋友”利用,成為其謀取私利的工具;有的人利用職權,養情人、包二奶,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貪贓枉法,演出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人間悲劇。吳浩然在還沒有犯錯誤前,老百姓對他是有口皆碑,可是他沒有處理好人情與原則之間的關系,更是無法解決情理與法理的碰撞,接受了“朋友”的賄賂,并發誓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墒撬麤]有想到那是“朋友”下的套,“朋友”得寸進尺,頻頻逼他幫忙,人情成為了枷鎖,如果不幫就舉報他。在金錢和欲望誘惑面前,在人情和權力的要挾下,他迷失了方向,最后成為階下囚。因此,如何處理好人情與原則的關系是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必做答卷。
首先,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黨員干部走向腐敗進而淪為階下囚,往往都是從人情違紀開始的。先破紀,進而破法,慢慢從量變到質變。所以要堅持“抓早抓小”,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從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堤壩”。
其次,要把人情盡量限定在盡心和情分的范圍內,以不違反原則和黨紀國法為限。不妨礙社會的公平正義,堅決避免自己的權力深度介入人情請托之中,尤其對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問題,要自覺和嚴密地設置人情防火墻,自己不去突破,也嚴防別人逾越。要做到不該吃的飯堅決不吃、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不該辦的事堅決不辦。
再次,要明白人情之中有原則,原則當中有政治。要建立健康向上的人際關系,在與人交往中,提倡自尊自愛,團結互助,不搞低級庸俗的東西,自覺維護黨員干部的尊嚴和形象;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必須真正用在黨的事業上,用在為人民服務上;要樹立大局意識和正義感,始終懷有堅持真理、抵制錯誤的膽略和氣魄,對一切打著人情幌子謀取私利的不法行為敢于說不。
如果太重人情,拉了關系就破了規矩,破了規矩就壞了風氣,壞了風氣就亂了法紀。我們要正視人情守規矩。擯棄關系樹新風。不要為了滿足個人的一己私利,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劍河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