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是近年來黨和國家確定的發展新型農業的重要舉措。意在通過推動土地流轉規范有序進行,真正激發農民搞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經營模模式。
然而,有些地方卻事與愿違,在土地流轉后2、3年后便出現了違約,工商資本撤出不再繼續“承包”,留下一片爛攤子等待農民去整理、恢復。
筆者的故鄉地處華北平原,土地不敢稱肥沃,也自是不差。早在兩年前,筆者所在的老家就進行了土地流轉。而如今這里的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感情經歷了“懷疑——喜歡——害怕”三個階段,而背后的原因卻是錯綜復雜。
以下,僅是以筆者親身經歷的幾個村莊為例來講述當的地土地流轉情況。
蹊蹺的土地流轉
2013年底,筆者的老家,村委會通知明年(2014年)由農業種植企業到本村進行土地流轉(當地人俗稱,承包地),面積僅一個村千畝左右,而該種植公司是由本縣一位企業家成立。承包費用每畝地、每年按當年1000斤小麥的價格算,約合人民幣1000元左右。因史無前例,農民抱有懷疑的態度怕難以持續。有的村民說“別把土地給倒騰個亂七八糟,然后不再包了,那就太麻煩了”“盡量一次性給清,別一年一付,太麻煩”一時間村民們議論紛紛。
盡管如此,最后村民們都簽署了土地流轉合同,每年一付。第一年種植公司每畝地支付村民1000元。然而蹊蹺的是,該公司并沒有自己種,而是有轉手承包給個人,據多名知情人士稱該公司又以每畝地600元的價格轉租的。您看清楚了,從賬面上看這一倒手上述種植公司每畝地賠了400元,按1000畝地算的話,一共損失40萬元。
這怎么可能呢?的確是,生意人都聰明得緊,怎么能干賠本買賣呢,后來筆者多方打聽并查詢了好多資料,后來才發現其中的秘密。一言以蔽之,種植公司從當地政府手中拿到了眾多補償,表面上看一到手賠錢了,實際上加上暗地里的補貼,上述種植公司賺了不少錢。具體數額不詳。具體補貼內容包括地下水補貼,以及當地政府拿出的專項鼓勵土地流轉的資金。筆者斷言就這1000目的而言,每畝地的補貼絕對高于400元。
第一年村民迷迷糊糊的過來了,不用付出勞動每畝地凈賺1000元,村民還感覺挺高興,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村民自己種地每畝地每年收入也就是1000元左右。
第一年實際以600元承包地并進行種植的個人并沒有賺多少錢,感覺不劃算,第二年不再承包。2015年春節后,蓋付的承包費一度推遲,村里曾一度傳出,土地不包了,自己種。后來上述公司在推遲支付村民承包費后,自己雇傭村里的人種植非糧經濟作物。
2015年結算時,僅種植收根本不夠支付承包地錢,也就是入不敷出。但是別忘了還有補貼啊!
但是2016年春節剛過,又傳出上述公司不再承包土地。直接原因是村里的干部虛報地畝數,套取承包費用。這一舉措惹惱了種植公司,而且村里還不配合該公司進行生產。而另一個原因是筆者自己查詢所得,上述多項補貼到2017年一部分會取消,一部分減半。這樣看來種植公司取得的補貼就會大幅度下降,在無法從土地取得利潤的同時,放棄承包土地是必然的選擇。
土地流轉導致當地區域性的工資降低?
截至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4.03億畝,比2013年增長18.3%,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0.4%。其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自然不再少數,具體人數未有統計。
因為土地流轉,解放出了一批勞動力。據多位村民稱2013年底縣城同一家企業招工每天110元,難以招到人,而本村一下子解放出上百人的勞動力,他們在2014年初去應聘的時候,每天的工資降到80元,就這樣大家還搶著干。
這也出現了另一份問題,土地流轉后當地是否有足夠的就業崗位供農民選擇。因為2015年經濟形勢不好,該村許多村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而年底回來卻并沒有帶回多少錢。
土地流轉將走向何方?
“誰最懂土地?誰最愛土地?誰能從土地上最大限度的開發價值?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農民”。
筆者從該村這兩年的土地流轉中出現發現一些問題,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不作為權威。嘿嘿!
1、土地流轉后非糧化問題,筆者曾經采訪過中國社科院農業專家黨國英,黨國英告訴筆者市場會調這一現象,筆者也相信時間一長市場會調節的,但是土地流轉的工商資本并沒有那么長時間去等待。再次,糧食種植真的沒有多少利潤可言,即使是大機械化作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多數人種植價值更高的經濟作物。當然并不排除例如東北地區流轉后以糧食種植為主的情況。
2、土地流轉真的不適合工商資本,各地政府應盡快扭轉這一觀念。而不應該只看重中大規模的土地流轉,盲目追求數量而忽略質量。
3、如果不盡快調整,2年左右,也許會出現大規模的土地流轉違約的情況,因為的確無利可圖(或是利潤太薄)。加上2015年的糧價大幅度跌落,將加速土地流轉違約,甚至徹底摧毀土地流轉的經營方式。
正如筆者家鄉的村民所言,僅種植糧食誰都不會流轉土地,因為利潤的確太少了。當前的土地流轉是否面臨非糧化種植和騙取補貼等難以抉擇的現象呢?
工商資本走了留下的不僅是村民重新分地的爛攤子,而且他們的心靈上也將遭受打擊,讓他們感到無助。
筆者離家時,就聽到不少村民發出無助的聲音“農村的路在何方?”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浪微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