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原產于中國,中國也確實是世界茶葉產量第一大國。2013年各種茶葉總產量達194萬噸,占世界的36%;但是,世界茶葉出口第一大國卻是名不見經傳的肯尼亞。從茶葉產業的角度來說,世界茶葉經營領域兩個最大的企業卻是歐洲的聯合利華和印度的塔塔集團;中國的茶葉企業在國際上默默無聞。這樣的現實,對于中國的茶葉行業來說,是一種恥辱。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是因為我們的政策和企業都沒有很好認清農業產業標準化的本質。
首先,現行的政策在推行產業標準化的時候,過分注重生產和加工領域的標準化,忽略了消費領域的標準化。
農業產業的繁榮在于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如果沒有新的需求,而一味擴大生產,必然是價格大戰。中國現在消費的不少食物在600年前的中國是不存在的,比如辣椒,西紅柿,玉米和土豆。
茶葉作為一種消費品,如果培養出了消費,其生產的利潤應該是源源不斷的。世界茶葉5大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巴基斯坦、英國、埃及。這些國家數百年前都是不消費茶葉的,他們也基本不生產茶葉。他們對茶葉的消費習慣都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人對吃的東西一旦養成習慣,就會形成依賴。正如一個人從小喜歡吃媽媽做的飯菜一樣。所以,西方的企業為了維持他們的市場和顧客忠誠度,會保持食品的統一口味。
聯合利華茶葉經營主要由旗下立頓公司來完成的。立頓從1900年初創立到現在經過百年,其經營的茶葉口味(比如立頓紅茶和伯爵茶)基本沒有變化,這維持了它的顧客忠誠度。他們從世界各地進口各種茶葉,茶葉的質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通過技術進行調配,最后生產出來的茶包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其口味均能保持一致。這就是消費的標準化。消費的標準化才是真正的標準化!
其次,中國消費者普遍存在一個不好傾向,高級化和炫耀性消費。
在茶葉領域,每年大家都在矚目頂級茶葉,而忽略了茶葉是一種大眾產品。以龍井茶為例,每年新茶上市的時候,大家都在炒作那幾棵頂級的龍井茶樹,把價格炒成了天價。好像喝了那幾棵樹的茶葉就會成仙一樣。這樣的炒作卻害了整個茶產業。因為顧客普遍存在比較心理,如果茶葉不是那幾棵高級茶樹的產品,就感覺是劣質產品;從心理上就會感覺喝這些普通龍井的人是低人一等,就會有抵觸心理,這樣的市場很難擴展。
茶葉作為一種消費品,只有消費群擴大了,才能擴大產業。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人口,這是產業發展的最好的基礎。但是如果只關注高端產品,一個產業不可能標準化,產業也不可能獲得大的發展。
缺少標準化的茶產業,在中國開始走向死胡同。茶葉高檔化發展的結果,使得喝茶慢慢地變成了一個有錢人或者有閑人(主要是老人)顯擺或休閑的象征。中國傳統的喝茶習慣也顯得非常繁瑣,這已經不適應現代快節奏和簡潔的生活。本來應該是消費主力的中產階級或者年輕人卻慢慢遠離茶葉,缺少了茶葉消費習慣的年輕人慢慢成長后,中國茶葉產業只能更加萎縮。
西方社會,隨著茶葉產業的標準化,很多人在飯后或者工作之余,甚至在社交場所,一杯熱水加一個茶袋,沖完茶隨即丟棄茶袋,這已經成為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立頓和塔塔等企業的茶葉消費也在源源不斷。在東方的日本,他們本來沒有喝綠茶和烏龍茶的習慣,他們的企業也開發出了口味統一的綠茶和烏龍茶等飲料,通過影視明星的推廣,現在也開始大行其道,成為了年輕消費者每天必備的飲料。
作為茶產業的企業,必須開發出消費標準化,適應年輕人的產品,同時要抵制茶葉消費高級化和奢侈化,把茶葉做成一個大眾化的產品,茶葉產業才能有大的發展。
(作者系德國哥廷根大學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系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方都市報2016-03-0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