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商品個人信息被盜、線上預約掛號病情隱私被泄露、智能手機用戶信息被販賣……這些網絡信息泄露的事件,您可能聽說、甚至碰到過。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享受著大數據和互聯網服務便利的同時,也可能面臨個人信息泄露的威脅。春節前,國內某知名民調公司的一項“網絡生態環境變化”調查數據顯示,在一萬多名網民中,大家最擔憂的就是“個人信息泄露”問題,98.1%的網民支持對網絡安全專門立法。(人民網 3月7日)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個人信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頻頻發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嚴重困擾。你去售樓處買房,很快家裝公司就會打電話向你推銷裝修;你去車市買車,很快就會有人向你推銷保險;更有甚者冒充你的親朋好友騙取錢財;種種案例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誰泄露了我們的個人信息?信息買賣滋生出的信息詐騙,利用個人信息打開的一個個犯罪“黑洞”正在侵蝕著人們的安全底線。更令人擔憂的是,除了侵財型犯罪,個人信息泄露也容易被特定目的犯罪分子利用,進行其他刑事犯罪活動。
為何會有大量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究其原因,就是其背后存在著灰色的利益鏈。但是,個人信息泄露屢禁不止,除了經濟利益驅使之外,公民信息保護意識缺乏、出賣他人信息機構唯利是圖、相關法律機制不健全、行業監管不力等也是導致此類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要解決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首先,個人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識,對來路不明的電話、信息、網址要三思而后行,當個人信息遭遇侵害時,應及時報警,堅決與此類現象作斗爭。其次,要加快相關法律的立法進程,盡快做好個人信息的界定、執法機構的責任范圍、權力邊界、執法限度和要求等,從法律層面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再次,應加強宣傳力度,讓個人信息受保護作為個人的基本權力深入人心;最后,要加大對販賣個人資料行為的打擊力度,一方面要約束政府行為,讓政府相關機構帶頭遵守相關條例,另一方面規范市場主體,讓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作者單位:遂寧市大英縣象山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