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不僅貸款難,且貸款無尊嚴。我的村尤其是。
我家在湖北省監利縣周河鄉王垸村,是洪湖邊上的一個漁村。家里的兄弟姐妹和親戚朋友大多以養殖螃蟹和魚蝦為生,貸款需求比較大。在80年代,我們村所在地有農業銀行和信用社的分支機構,農民貸款也比較容易。現在,農業銀行和信用社都撤走了,農民不僅貸款難,存款也要到十幾公里外的鎮上。
我常常為弟兄姐妹和親戚朋友貸款難所困擾,每年都幫助他們求爺爺拜奶奶的找貸款。累,丟面子,還常常貼錢。問題是,年復一年無窮無盡實在受不了了!
我們村有點集體經濟,每年能夠拿出5萬元給村里的老人過年發紅包,人均200元。2005年,我和村書記李花清商量,我出10萬元,村里出25萬元(以后每年再追加5萬元),每位老人出2000元,組建一個養老資金互助社。由老人們給年輕人放貸款,解決貸款難。我的錢和村里的錢所產生的利息收益全部分配給老人。這叫資金互助促發展,利息收益敬老人。
我跟李花清書記算賬:如果250個老人,一人出資2000元,是50萬元。村里出資25萬元,我出資10萬元,合計是85萬元。按照信用社的實際貸款利率算,當年收益不少于10萬元。每個老人當年可實現分配400元,比上年增加一倍,還有積累,且本錢也還在。更重要的是,如果逐年增加資金規模,不僅老人收益年年增加,還能幫助農民解決了貸款難,促進經濟發展,干群關系也會有改善。
李花清書記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但他擔心兩件事:一是符不符合政策?二是放款收不回怎么辦?
我給花清書記講了一號文件的精神,政策是允許的。放貸款了,收不收得回來,這是個問題,我說不用擔心,第一,每戶最高只能貸款10萬;第二,貸款由老人小組審批,根據貸款額度由n個老人擔保才行。誰貸了老人的錢不還?即使有個別農戶貸款后經營失敗了,不賴賬,先還利息,再慢慢還本也行。
村里的老人們積極性特別高,都說沒問題。
我協作村里的老人們花了一天多的時間討論了章程,選舉了理事會監事會,75歲的老書記李功兵被選舉為理事長。
李功兵理事長制定了一個及其簡單的工作機制和管理辦法:所有貸款期限就是一年,貸款要申請排隊編號,每年的臘月20-25,收回貸款、決算、分配、按照申請貸款的排隊號發放貸款,張榜公布。一年只辦公5天。理事會監事會一年360天休假。
2005年年初開業,開業時資金總規模87萬元。當年收入超過10萬,每個老人分配400元過年。還有2萬元積累。
2013年過小年的時候,我回家了,參加了養老資金互助社的分紅,每個老人分配900元。資金規模250多萬元。分配日,成了我們村的老人們的節日。
2005年以來,我們村的養老資金互助社,多次申請注冊,幾乎所有政府部門都不理會。一直不得不非法生存。其間,還被省金融局下過兩次關閉的通知書,官方的人說犯法了,不關閉就抓人,搞得人心惶惶。我不停的給李功兵老書記打氣。好在李昌平政策和法律水平高,堅定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不怕為改革坐牢,我們村的養老資金互助社才堅持了下來。如果沒有這兩次關閉通知書,我們村的養老資金互助社估計資金總規模應該超過了1000萬。如果政府部門同意為我們村的養老資金互助社注冊,我估計資金規模當年就會超過800萬,基本可以滿足本村農民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
我們村的養老資金互助社走過了10年,一筆壞賬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養老資金互助社,村里有了很多變化:一是高利貸少了;二是老人地位高了;三是村兩委的凝聚力增強了;四是經濟發展快了;五是孝道回來了;六是金融機構有主動上門服務的意識了,農民貸款有尊嚴了。
2015年12月6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浪微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