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2000年開始,他們的研究所團隊就致力于對數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并對全國28個省(區、市)的364個行政村的性別失衡情況進行了田野調查。在《百村調查》中,一份針對全國28省364個行政村的3318名大齡未婚男性(28歲以上)的問卷顯示,每個村的大齡未婚男性平均達到9.03人。他們中間近80%身體健康,沒有殘疾,“屬于被迫失婚”。(4月5日中國新聞周刊)
近些年來,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難以找到對象引起專家和社會關注。上述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由此推算出這30年間,出生的男性為2.9億,女性為2.54億,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約3600萬。姜全保判斷認為,從2010年開始,中國還將經歷長達幾十年的“男性婚姻擠壓”,80后的男性中,將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
從研究和現實來看,農村已經成為大齡未婚男性的“重災區”。而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太偏僻、經濟還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二是年輕人外出務工,尤其是女性外出務工的更多,想回到農村種田種地、生兒育女過一輩子的青年人少得可憐。三是農村彩禮的不斷高漲也讓男青年在婚姻上為之止步。
筆者近期到過一個貧困村,這個村就有好多個35歲左右的未婚男青年。這些男青年雖然在外打工,但由于掙的錢不多、家庭又相對困難,娶媳婦就成了難事。
當下,婚姻觀念出現了較大變化,純感情作為基礎的婚姻正在減少,而以物質為基礎的婚姻正在增多。農村作為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地方,又基于男女比較的失衡,更是加劇了“被迫失婚”的人群。
一個社會存在大量的“被迫失婚”群體當然會是一種無法預知的風險。如何解決,仁者見人、智者見智。但作為貧困農村,在這輪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支持下,借精準扶貧東風,加大扶貧力度,把這些仍處于貧困中的大齡青年盡快地從思想觀念上脫貧、技能水平上脫貧只怕是當務之急。換言之,要給這些仍然留在農村的男青年,或是已經外出務工,但掙錢不多的農村青年讓他們脫貧,有結婚成家的經濟基礎,需要進行智力扶貧、精神扶貧,讓他們能夠自強、自立、自富。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來講,農村肯定需要一定的勞動者的守望。而這,就需要青年人的薪火相傳。這種相傳,是以婚姻和家庭為基礎的。因此,要想讓年輕人留在農村,就要讓農村富起來。加快小城鎮建設無疑給農村、農民,尤其是那些有意愿在農村創業、立業、建立的年輕人帶來了期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荊楚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