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非常重視,不斷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的投入,農村公益事業不斷改善,廣大農民從中得到了很多實惠。可是,不可否認,在建設公益事業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影響了農村公益事業的正常發展。概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現象:
一是有的地方不切合農村當地實際,缺乏整體規劃,將公益事業當成“趕時髦”,結果出現勞民傷財的現象。二是有的地方重建設輕管理,滿足于一時的建設,建成經上級驗收后就沒有了下文,致使農村公益事業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三是一些村組干部對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不重視,不能有效行使起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管理和監督的職責,使建成的農村公益事業不能持續發揮應有的作用。
鑒于此,筆者呼吁,要關注和重視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不斷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真正把事關新農村建設、加速小康社會發展的公益事業做出成效。
首先,要制訂切合當地實際、具有一定發展遠景、符合農民要求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規劃。在制訂發展遠景、發展規劃時,一定要多走群眾路線,把群眾的需求當作公益事業發展和建設的第一要素。不能滿足于坐在辦公室內拍腦袋,把農村公益事業項目實施僅僅當作一件任務去做,而要保證所建設的公益事業項目能真正讓廣大農民受益。
其次,對興辦的農村公益事業項目,要做到全過程監督,全過程管理。既要保證將公益事業辦成、做好,還要保證所建設的公益事業項目能真正發揮作用,并保證其可持續性。譬如為農家書屋配備管理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增加圖書品種;為建成的鄉村公路配上養護工,及時清掃、維護鄉村公路;定期對市民、村鎮廣場進行修繕和改造,真正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和活動場所等,徹底改變公益事業項目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
第三,建立健全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和建設的制度措施,保證農村公益事業能健康穩妥運行。這其中包括公益事業發展和建設的牽頭、協調和監督體系的建立健全,群眾參與管理、監督落實的功能,建設部門對建設項目的公示以及紀檢部門對建設項目的全過程監督的職責等,從多方面保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能沿著健康有序、質量保證、持續運作的方向發展。
總之,加大對農村公益事業的投入,盡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與農民、農村要求不相適應的狀況,加快縮小城鄉差距,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這就要求我們積極關注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和建設,完善相關制度、政策和法規,引導和發動農民積極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管理,不斷提高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管理水平,使農村公益事業持續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4-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