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種對田園生活的憧憬,在城市化洪流的沖擊下,早已面目全非。歷史最是無情,如果歷史的靈魂溫情脈脈,又怎會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名句擊破歲月的蠻荒,流至文明的當今?
時代總是在進步,而歷史巨輪每一次轉動,需要大一部分人艱難的承受和無聲的付出。在中國經濟巨輪急速前進的今天,有一個群體卻在艱難地維持著近乎扼殺人類天性的付出?;蛟S,你已經猜到,我今天要寫的,正是留守婦女。
隨著市場化、城市化快速推進,“走出去”幾乎成了絕大多數農村青壯年特別是男性青壯年改善家庭生活、尋求更好發展的唯一途徑。他們無力承受舉家流居城市帶來的生存壓力,于是,丈夫出門打工、妻子留守農村便成為無奈的選擇,于是,便有了“留守婦女”這個特殊的群體。
丈夫常年不在身邊,“留守婦女”們承受著身體和心理雙重負擔,過日子像“守活寡”,家里嗅不到一絲男人味,夜晚只有與蟲鳴蛙聲為伴,白天不敢和村里男人多說話,怕遭閑言碎語,城市是個花花世界,又擔心著丈夫出軌……這個群體身心疲憊,而又缺乏安全感。
據權威調查顯示,中國目前有4700萬留守婦女,4700萬是個怎樣的概念?它幾乎相當于韓國人口總和。調查中發現,留守婦女隱諱地表達了她們的性壓抑問題,長期的性壓抑導致了連鎖的負面情緒。69.8%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焦慮,39.0%的婦女經常感到壓抑,殘缺不全的家庭生活讓她們疾病纏身、身心疲憊,普遍感到孤獨、空虛,離婚率也呈上升趨勢。
“什么苦都能受,唯有相思受不了”??追蜃诱f過:“食、色,性也”。但是這些留守婦女,除了承受由半邊天到頂梁柱角色轉換而帶來的高強度勞動之痛外,還要吞下因與丈夫天各一方的物理距離而產生的“活寡婦”之苦,每一個燈枯人靜的夜晚,她們都在人類本性需求和中國傳統道德禁錮之間苦苦掙扎。
近年來,在農村離婚案件中,發生在外出務工或經商人員家庭的約占80%,離婚原因幾乎都與外出有關。難以抗拒的物理距離和越來越淡漠的交流,嚴重撕裂著道德觀念原本極為保守的鄉土社會。
華燈又初上,喧鬧了一天的城市,又該被靜謐籠罩,我們或許無力改變什么,但給予農民工和留守婦女更多的尊重和關愛,亦是文明進步的象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錦衣霸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