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我為什么不懷念故鄉

[ 作者:聶日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8 錄入:實習編輯 ]

澎湃新聞最近做了一組返鄉筆記的稿子。這源于上海大學王磊光博士的回鄉觀察:故鄉人與人之間聯系的失落,知識在鄉村的無力。回鄉情切、近鄉情怯之心躍然紙面。隨后,我的朋友圈被此文刷屏,同時也有頗有可觀的批評。

我在討論故鄉之前,先亮一下我對故鄉的觀點:

第一,故鄉確實在沒落。絕大多數農村,環境從來不曾好過。這是我們到城里工作生活的原因。

第二,故鄉可能不值得懷念。那里可能存在的美好回憶,本質往往是貧窮和落后。

第三,還需要“回家”,是因為家庭不能團圓。戶籍限制人口流動,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無法流轉,致使父母遷移到城市的成本太高。

第四,基本公共服務的分割,以及城鄉二元的差距,導致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非常困難,排外政策沒有給新移民帶來歸屬感。

當我說故鄉的時候,我說的是什么?

我在遼寧丹東和大連交接處的一個小村莊生活了二十年,考到杭州讀大學,之后在上海工作。算起來,我在“外地”也待了十幾年。在南方的絕大多數年份,我保持一年回兩次家的頻率。從行動上,我比王博士的那些“太想家了”的初中同學看起來更顧家(他們幾年才回一次家)。

所有人都有故鄉,這不是農村出身的人的專利。只不過,城市本地居民的故鄉在腳下,用不著跋山涉水跑回去。當我們說故鄉時,故鄉至少意味著三點:第一,那里還有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父母;第二,自己小時候在那里有過美好的回憶;第三,從那里的生活人文環境與景色中,還能找到舊時的記憶。

對我來說,故鄉卻只意味著一點,那就是親人還在那里。記得剛開始工作時,生活拮據,為了省錢,只舍得在春節的時候回一趟家,后來母親身體不佳,時常牽掛,又回到一年兩次返鄉的頻率,有特殊情況時,還會多回一次。一年的年假(雖然只有可憐的五天),基本上都用在回家的路上。

我對故鄉也有很美好的回憶。記得考試得高分時,母親獎勵的糖水荷包蛋;母親做家務的時候,教我收拾房間、切菜做飯的溫馨;春節時穿新衣服的喜悅,復雜的祭祀儀式;冬天里滑冰,雪天里打雪仗、堆雪人。王博士文中提到的上山捉鳥、下河摸魚,我也干過。在冬天,我和小伙伴們帶著手電筒,在寒風中,挨家挨戶摸到屋后房檐,在裂開的磚縫處,或稻草、蘆葦做的屋頂里,很可能有麻雀在里面,用手電筒一照,它就不動了,可以抓出來。

記得當年在天涯論壇上的“閑閑書話”讀舒飛廉對鄉村生活的連載(后來結集為《飛廉的村莊》、《草木一村》),欣喜欲狂,舒用日本散文的形式,描述了很多我能想起來、但說不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妙,還有那些生動鮮活的習俗。童年的經驗與鄉情,被舒飛廉用他的文字一絲一絲從我的記憶中抽出來。

誰在懷念故鄉?

一系列返鄉筆記,為什么會成為話題?顯然,這和近十幾年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洶涌轉移有關。春節前流傳的一個段子說:“過大年了,各路名媛、高富帥、CEO們都現原形了。不管平時裝得多國際、多上流、多大氣,這個時候都要:回縣城!回鎮上!回村里!名字也從KK、CoCo、Kelly、Jenny、Mandy、Jessica,變成翠花、二狗、鐵蛋、瓜娃子、大妹子!”雖然有些夸張,但很生動地描述了回鄉群體。

在這一進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有二。第一,1999年展開高等教育大躍進,讓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76%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30%,到2015年,將達到36%。1998年時,普通本專科招生數為108萬,到2013年為700萬,這15年的新增學生是7400萬,比前一個15年多出6000多萬。據2012年的高考招生統計,全國農村學生錄取人數占全國錄取人數比例達59.1%,其中本科為52.5%,一本為45.7%。靜態粗略估計,近30年定居在城市的農村出身的大學畢業生有4000萬人。

第二,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國家統計局2012年的監測報告顯示,農民工總量為2.6億,其中外出農民工為1.6億,跨省流動的農民工為0.76億,占外出的47%。89%的農民工學歷為初中及以下,主要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外出農民工中,舉家外出的僅為3375萬,占比20%。

由此,經過高等教育的農村學生,更可能閱讀返鄉筆記,也更容易同情共感。他們多半留在城市里工作、定居,他們已是城里人,但不少人父母還在故鄉,需要回家過年。他們有知識又有關懷,觸文生情的可能性更高。

故鄉真的讓人懷念嗎?

雖然我一年回兩次家,但我一點也不懷念故鄉。我回家是為了父母,自然盡可能地把時間留給他們。這許多年來,回去的幾天,除了在家里陪父母聊天,基本不到處走動。盡管如此,我仍覺得家里處處不習慣不自在,不想待也待不住。

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如廁。老家的廁所是旱廁,依我們那的條件,廁所都在室外,和豬圈排在一起。冬天時,屁股被凍得生疼;夏天時,臭氣熏天,蚊蠅飛舞,幾欲作嘔。每次回家上廁所,都像上刑場。現在條件還算好,起碼有屋有頂,可以擋風擋雨,水泥地面清掃容易,里面還安了燈泡,夜間可照明。小時候,條件要差得多,地上挖個圓坑,放兩塊木板,就是廁所。且不說容易掉進坑里,大便落下后,激起的水花反濺到屁股的感覺也不是很美。至于下雨打傘如廁,就更具想象空間。

其次,農村很難保證個人衛生,比如,洗澡頻率遠低于城市。農村房屋室內很少有淋浴房,就算有也用不了,因為自來水不是隨開隨流。沒有淋浴房,沒有馬桶,自然沒有必要做面盆,于是洗頭也比較少。幾年之前,回家五六天時間,我基本上不洗澡,三四天才洗一次頭。最近幾年,實在受不了,回家以后,就在鎮上定好酒店,雖然不是每天都住在那里,但可以保證兩天洗一次澡。前兩年,家里新建了一間房,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和淋浴房,才解決了洗澡問題。

再次,與大多數城市人的記憶想象不同的是,農村雖是藍天白云,但并非都是青山綠水、稻米清香。相反,垃圾遍地、臭氣四溢、蚊蠅滿天才是許多農村生活的常態。并且,這種狀態越來越惡化。

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農村環境建設的資金、勞動力投入遠低于以往,農村衰敗、空心化,農村基礎設施、建筑物破舊明顯。我所在的村莊,能人都進城了,新建房與老房翻新的頻率大大放緩,村里很多老人住的房子,是在40年前用泥坯所造。

第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商品豐富,生活垃圾的數量與難降解程度也大大增加。由于農村缺乏垃圾清理等公共服務,池塘、路上成為垃圾堆積點,難看是小問題,臟、臭、污染才是大問題。

環境問題是我不想念故鄉的一個原因。如果認真全面地回味故鄉,能記起的大多數細節,絕不可能只有美好。首先,是辛苦的農業勞作。我家鄉是水稻產區,水田旁立有基本農田的標志。4月份開始鏟土、浸種、育苗,5月份泡田、平整土地,6月份插秧,隨后是灑化肥、打農藥,以前還要拔稗草,10月份收割、脫谷。

在家里生活的20年時間,我自長大起,除了高中時期沒怎么做農活以外,其余年份都要干農活,干過多數環節和種類。如插秧,一天一個人可以插一畝多地,我和母親兩個人要插五天左右,父親負責分撿苗盤等。這是我干過最苦的活,一整天要彎著腰,筆直的插秧繩看起來好遙遠。天黑了才回家,回家路上,腰都沒法直起來。期間還要小心田里鋒利的石頭或碎玻璃,防止割破腳,小心不要被螞蝗吸血。那時,我不太會關心灑化肥和打農藥時的高危污染,但沉重的藥壺和機械的下壓動作,實在是個挑戰。當時特別羨慕別的土豪家庭用的機噴藥壺,又快又省力。我想,我們這代人,有多少人就是因干了農活,才堅定了不在家里待著的決心。

所有這些辛苦的價值,基本等于無。有一年,我一時興起,算了一下水稻的投入產出,種地一年,勞動所得僅相當于自己吃糧免費。在我們那里,農村土地現在免費送給別人種,別人還不一定肯要。

那些美好的故鄉回憶靠譜嗎?

回過頭來,再掰一掰對故鄉的美好回憶。直至今天,我都記得小時候穿過的幾件好衣服,以及生病和考了好成績才能吃到的糖水荷包蛋。這些美好回憶,都是貧窮和匱乏的產物。小孩子喜歡過年、過節,因為只有那時,才能吃到好東西、穿上新衣服。大人們眼里的過年,雖然也有喜悅氛圍,但也意味著麻煩、花錢。

再回想兒時玩的很多游戲,那時我們是放養的。山上河里亂跑,十分危險。比如用火柴頭和自行車鏈條的鏈節做槍、放鞭炮,容易炸傷;初冬時在剛凍的池塘滑冰,夏天在河里游泳,都容易溺水。

在我看來,故鄉的鄰居與親情從來不是溫情脈脈。早先農村家庭兄弟姐妹較多,家窮有贍養父母的糾紛,家富有財產繼承分割的糾紛,誰家沒幾件兄弟反目、鄰里失和的丑事?人情往來算計,可謂錙銖必較。就算這些都不存在,鄉里村莊、人情社會,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問這問那,從逼婚到逼生,令人不勝其煩,上一代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真的那么值得我們去接受嗎?

故鄉的現實并不美好,讓人不愿意留在那里。美好的兒時記憶也很虛幻。而就算是美好的回憶,其本質也可能令人難以正視。

迄今為止,我都能憶起小時候準備過年的喜悅氣氛,祭祀、貼對聯是過年的重要部分。小時候貼對聯,對聯是書法好的村人寫的,事先一張一張算好要買的紅紙,裁好以后,讓“書法家”按照楹聯書上照寫下來。小時候,看別人寫書法的飄逸,覺得好帥。隨后,這個階段基本上跳過,因為鎮上有賣印刷好的對聯,又漂亮又大氣;以前一個下午的表演活動,今天一個簡單的交易就可以完成。

更復雜的是祭祀活動。我母親往往要熬兩個夜晚制作祭祀用品,用于上供的塔式碗菜,用蘿卜絲堆好圓錐體,再用蘆葦做的牙簽將菜片、染色的粉絲、肉片等五種菜式插在蘿卜絲圓錐上,再用紅細線綁牢。用于祭祖的燒紙,也要蓋上圓印,我往往要用整個下午用圓印蘸紅墨水蓋滿這些紙。我讀高中時,這些過程就被簡化了,鎮上有賣各類供花和紙錢,替代了復雜的塔式碗菜和蓋紅印的紙。以前幾天的活,在小孩子眼里的復雜準備,一兩百塊錢就全都搞定了。

祭祀重儀式感,但當年我們愿意費那么多時間來做這些事,主要因為人工便宜,市場也不發達,買不到。現在家里的青壯勞動力常年在外打工,趕在年底回家,哪有這么多時間做這些復雜而又沒有實際收益的事呢?

以前過年前要準備豬肉、年糕、魚、雞、油炸食品等,以及采購新衣服,這些行為方式已基本上沒落。這些東西平時都不太樂意吃,過年時誰還會在緊巴巴的時間里做這些沒人吃的東西?說到底,這些習俗是以前太窮,將平時舍不得吃的,一起準備好,留待過年時吃。現在有誰會真的覺得過年時吃的東西是一年中自己吃過的最好的東西?

自打小到現在,我們春節的主要活動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小孩子要串門、放鞭;大人要打牌、打麻將;特定時間全家一起走親戚。還有東北居高不上的春晚收視率。春晚過去被人詬病的一個方面,是東北農村的文化長期主導。不過,東北尤其是農村,確實喜歡看春晚,遼寧衛視春晚的收視率也不低。但,這恰是娛樂生活匱乏的標志。因為人們實在沒啥可干。元宵燈會、廟會、迎春活動,是城里才有的事。即便城里人愿意出去參與娛樂活動,東北的冬天也太冷了點。

今天的故鄉,雖然物質方面有所改善,但文化娛樂方面依舊匱乏。這是農村地廣人稀的環境決定的,以前偶爾有秧歌隊前來,一個團隊跳個小半天,拿500塊。現在沒有人愿意出這個錢,人工也貴了,自然就沒人來了。

春節管一年。新年要說吉祥話、喜氣話,發財與高升不離口,春節不吵架、不生氣。這是東北老輩人反復向小孩子強調的。春節有各種禁忌,如正月十一莊稼會,主糧豐歉,不能用針。還有更完整的,如一雞二鴨貓三狗四豬五羊六人七馬八九果十菜。何時不能用剪刀,何時不能見星月,何時要吃生菜,何人要吃豬前蹄,都有講究。

禁忌與習俗固然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未嘗不是因為我們以前過的太苦,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感到恐懼,缺乏前進的自信,所以對任何一絲不安份的可能,都寧可信其有。

故鄉為什么會衰敗?

受過高等教育、農村出身的人,他們進城后,大多數不會再回到故鄉,尤其是那些仍以農業勞作為主的農村。包括我在內的新城里人,只在節假日時想想家,真要在故鄉待幾個月,十有八九抗不住。既然一些人不會回鄉定居,為什么還希望故鄉能保持小時候的樣子?

今天農村的衰敗,以及發達地區農村越來越像城市等現象,說到底,是城市在就業機會、生活水平、文化娛樂服務等方面過于強勢。要么農村條件向城市看齊,要么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除此以外,沒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一般人認為,東北人不樂意出來打工。但哪怕是這樣,到2008年時,我們村里的青壯勞動力基本都外出了,至少是在縣里、鎮上打零工。家里不過是一個住所。回鄉和他們聊天的時候,很少有人說要待在家里——那是沒出息的意思,大家都在尋找更好的打工機會。他們的生活更加富足,雖然比城市有差距,但至少不用吃塊肉、吃個雞蛋精打細算、思量百般。這些是他們進城打工和脫離農業生產勞作的結果。不把農民綁定在土地勞作,他們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差。

如果要讓某些人嘴里的“故鄉”維持其狀態,唯一辦法是把農民繼續綁定在土地上,維持原有的小農經濟狀態,那將不得不把農村或城市封閉起來,不讓農村勞動力流出,或阻止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這對農村和農民來說,這是多么殘酷的事。

如今的農村,是包括“返鄉筆記”作者王磊光在內的農村人用腳投票的結果。另一方面,雖然一些農村衰敗了,但農村里的人日子越過越好。

故鄉的出路在哪里?

去年中秋小長假,我回了趟老家,發現鄉村的泥土石子路改成柏油路,路邊裝上了太陽能路燈。這可是有史以來第一遭。絕大多數村里人,平生第一次親眼看到路燈長啥樣。村里人還通過村集體,向上級政府申請老房翻新或重建的補貼,數額在幾千到一萬不等。

為了保護農村生態,政府也花了不少錢去建設新農村。其中最典型的是“美麗鄉村”計劃,老家的改造就是在這個計劃下發生的。

2008年,浙江省安吉縣出臺《建設“中國美麗鄉村”行動綱要》,首次正式提出“中國美麗鄉村”計劃,計劃用10年時間,改善農村的生態與景觀,把安吉縣打造成為中國最美麗鄉村。安吉的行動很成功,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考察后,認為“安吉進行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是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鮮活樣本”。

受安吉的影響和領導的鼓勵,浙江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廣東省增城、花都、從化等市縣,從2011年開始,也啟動美麗鄉村建設。財政部網站資料顯示,安徽、海南、江蘇等十余個省份全部或部分地區均有美麗鄉村建設行動。

總體而言,農村破敗在哪里?除了上文直觀感受以外,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有詳細列述。總體來說,分成三類:

第一類,基本生活條件類。農村危房改造,解決抗震、節能的要求,完成飲水安全、電網改造、道路硬化、防洪防旱。為什么中國地震總會有這么大傷亡?是房子太破,包括我老家的房子在內,很多都是過去土制的墻。我老家的柏油路、路燈,顯然改善了基本生活條件。

第二類,村莊環境整治。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把城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小流域的清潔建設。通過規模化發展,將畜禽養殖與和居民生活分離,處置農藥包裝物、農膜等廢棄物,加快廢棄物回收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家庭改廁,全面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統籌建設晾曬場、整治占用鄉村道路晾曬、堆放等現象。前些年,上海崇明在廁所改造方面就下了不少功夫。

第三類,鄉村環境美化與風貌整治。保護和修復自然景觀與田園景觀。開展農房及院落風貌整治和村莊綠化美化,保護和修復水塘、溝渠等鄉村設施。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民居名錄。利用小城鎮基礎設施以及商業服務設施,整體帶動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客觀說,這些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針對的都是鄉村生活最嚴重的問題。可以說,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是政府的形象工程,也改善了農民生活環境,縮小城鄉差距,是提高農民生活標準的利器。

唯一的問題是:想的太美了。

美麗鄉村建設,要達到上述要求,得花多大代價?根據財政部匯總的資料,湖南省桂陽縣在2013年安排3000萬專項資金投入,其中農村環境整治投入2000萬,點亮工程投入1000萬。按全國2000余個縣粗略計算,僅點亮工程就需200-300億,環境整治更得加倍。如完成上述所有內容,花費何止十幾萬億!

河南省陜縣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財政獎補資金720.53萬元,才覆蓋全市13個鎮39個行政村,僅惠及4萬余農民群眾,人均受惠不到200元。按此標準,全國以5億人口居住在農村計,也需要1000億元。山東全省才撥出6000萬元資金、覆蓋八個縣區,按湖南的標準,每個縣連點亮工程都完不成。

垃圾和污水處理、公共照明,原本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亦即所謂公共服務,往往由市政等公共服務提供部門解決。提供這些公共服務的前提,是要有規模效應,即人口密度較高,城市要有一定規模。但目前村莊散落在耕地上,農村人口密度太低,要為農村提供這個服務,是不經濟的行為,也無法持續。建垃圾場的一百萬元,或許可以財政出資,但長期的垃圾收集、處理費用,由誰來出?

而農房改造、道路硬化這類基礎設施方面投資,更是打了水漂。可以預見,農民向城市轉移的勢頭不減,直至達到70%的城市化率,才會慢下來。留在農村的,往往是中老年人,隨著他們去世,農村人口將進一步減少。這意味著,大多數鄉村人口密度會進一步降低、人口規模會進一步縮減,基礎設施的利用率會一低再低。

很多人看到日本農村的田園牧歌,山清水秀,景氣怡人。臺灣當下的農村也不錯。但這些全建立在錢的基礎上——當農村居住人口數量大幅降低,并進一步大幅集聚,農村居住人口的收入大幅提高,他們才有能力去維持一個好的環境。這時就算政府投入整治,所花的錢也不至于讓人驚掉下巴。

現實一點說,大多數農村現有的耕作模式,會被農業產業工人替代。未來幾十年內,大多數農村人口將不得不變成城市居民。這或許意味著,早一點認識到移民城市的必要性并學習城市生活,有助于他們提高適應能力。在我看來,現今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雖一時改善了農民的處境,但無法改變農民進城的趨勢。準備投在美麗鄉村建設行動的資金,不如用于補貼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生根,這樣不僅解決了道路硬化、公共照明、垃圾與污水處理等問題,也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務的效率,何樂而不為?

短期來看,進城務工與提高人均農業勞作產值,仍是鄉人提高收入的唯二路徑。這些年,有能力的家庭,改水田為溫室大棚,種植經濟作物,如各類反季蔬菜、草莓,每年收入不菲,一家人全上陣,平均可以賺到五六萬左右。但經濟作物的種植,專業性很高,價格波動大,其風險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長期在溫室大棚勞作,溫度高、濕度大、長期蹲著,對健康透支也很利害。在我看來,他們未來仍然不得不向農業產業工人轉型。

對政府來說,更現實緊迫的問題是,如何順應這一大潮。政策著力點有三。第一,如何讓農民進城,又讓他們有就業。這涉及中國城市是向大城市集群發展,還是向中小城鎮發展的問題。從農民工流向看,中國主要的就業機會,在東部發達城市;而2014年以來的戶籍改革政策,把進城新移民向中小城鎮推,那里卻沒有就業機會,他們如何能養活自己?

第二,城鄉二元與區域間的市場分割。這些問題一日不解決,農民離開了農村,就無法帶走在農村能享受到的那些微薄的公共服務,如義務教育、新農合醫保補貼等,提高了他們進城的成本。

第三,農村集體土地何時能流轉?農地無法流轉、農村資源被過度汲取的今天,農民擁有的那點集體土地的權利價值幾乎等于零。中國城市從來不是福利窩,哪怕是城里人,沒有工作,沒交社保,照樣沒有醫保和養老。農民進城,不會一窩峰跑到大城市,那里教育雖好,但消費、房租也高,他們會量力而行。問題是,他們進城的第一桶金在哪?依照現行的土地管理制度,離開農村意味著放棄農村集體土地,這束縛了農村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也讓他們損失了一大筆進城的啟動資金。

總而言之,我并不懷念故鄉,但我珍惜故鄉的人,希望他們能變得更加富裕。故鄉是否衰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歷史大勢決定的。

本文刊于【澎湃新聞 市政廳】,微信公眾號:shi-zheng-ting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aⅴ人妖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在线Ⅴ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站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