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黨政官員面對新媒體素養嚴重缺失,不僅容易導致官員自身陷入輿情漩渦,而且讓網絡問政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淪為空轉。官員觸網“媒商”低下,引發社會關注。(網易新聞)
面對網絡等新媒體,官員常常有三種心態。一是“鴕鳥”心態--—網絡恐懼、裝聾作啞,不愿面對網絡、無視輿論生態變化,視網絡輿情為洪水猛獸,唯恐禍從口出、避之不及,卻不去積極調整思路,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形成“老辦法不靈、蠻辦法不行、新辦法還不會”的本領恐慌;二是“家長”心態——高高在上,官腔回復不親民,流露出部分官員對公眾的傲慢和冷漠,折射出權力背后的官本位意識;三是“路人”心態——隨意輕率、任性發布被拍磚,一些官員雖然趕時髦開設了微博公號,但之后的表現卻儼然一副“路人”姿態,鮮有發聲,甚至銷聲匿跡。
其實,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領導干部既離不開新媒體,時常需要它;也因其不好駕馭,而不時讓自己‘出丑’,下不了臺。面對新媒體,到底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該說,又如何說,領導干部需要擺正心態,積極主動克服網絡“水土不服”,不斷提升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領導干部要破解“困在網中”,善于“穩坐網中”,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一要用心做到“把準脈”。領導干部應以積極的心態擁抱網絡信息新時代,主動吸納來自網絡的真知灼見,熱情歡迎群眾上網參政議政和開展民主監督,善于借助互聯網不斷拓展工作領域、提高服務質量。
二要用情做大“朋友圈”。這要求領導干部改進工作方法,善于借助新媒體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渠道,加強線上互動、線下溝通。領導干部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做大“朋友圈”,必須用情,帶著感情上網,同各方面在網上網下都建立良好關系,讓具有思想共識的網上“朋友圈”越來越大,讓越來越多的人在網絡上與黨的聲音同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振,不斷拓展主流思想輿論影響的廣度和深度。
三要用力做好“輿論場”。走群眾路線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凝聚群眾,這就需要用力做好網上“輿論場”。對涉及民生熱點的問題,應主動設置和引導議題,帶動大家一起參與討論,在互動中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在協商中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實現正確輿論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的統一。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在網絡輿論代表性和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今天,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通過網絡走好群眾路線,無疑是面對這一新形勢的正確選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