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改為市,雖只是一字之改,但其意義卻非凡、深遠。縣和市都是行政區劃單位,但縣和市蘊含的意義卻有很大差異。
縣,始稱于春秋時期,最初設置在邊疆地區,當時的秦、晉、魏等諸侯國把新兼并的地方設置為縣。到了春秋后期,各國才把縣制推廣到所屬的內地,漸漸地在邊疆地區設郡。當時,郡的面積比縣大,但是因為地廣人稀,其地位比縣低。戰國時期,邊疆地區逐步發展起來,才又在郡下設縣,逐漸形成郡、縣兩級體制。秦王朝建立后,比較穩定地確立了郡、縣制。此后,縣相繼隸屬于府、州(郡),或軍、監、廳。1949年以后,縣隸屬于專區、地區或地級行政區等。
市是指集中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城在古代是指城邑四周的墻垣,通常是指為防御侵略而筑的高墻,或稱高墻以內的地方。城在古代還有國、國家的意思。從起源的本質來看,城市的形成有兩種類型:一是因城而市;二是因市而城。因城而市,就是先有城后有市,城市是在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市而城,就是先有市后有城,城市是由于市的發展而形成的。
城和市兩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嚴格地說,兩者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現代的城市,是指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人口較稠密、工商業較發達的地區。
從縣和市(城市)的起源、發展可以看出,縣起源于邊疆地區,設縣的地區一般都是人口分散、以農業為主、工商業不發達的地區;設市的地區,一般都是人口密集、工商業較發達的地區,或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縣與市相比,縣是一種相對原始、發展相對落后的形態,市是一種相對現代、發達的發展形態。從一般都是撤縣設市而不是撤市設縣來看,也同樣可以證明市的發展形態優于縣的發展形態。
因此,撤縣設市,不只是改一個字,而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華麗轉身,標志著一個地區的發展由“縣”的發展形態進入了“市”的發展形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自己人說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