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十分擅長解讀農業政策,但是本人清楚的知道,任何涉農政策,都無法阻止農村的衰敗。涉農政策的作用,也僅僅是延緩農村衰敗來臨的時間周期,根本無法改變結果。
農村衰敗為什么不可避免?
決定一個事情結果的有多種因素,但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一兩種因素。
首先,經濟是否發展取決于人。以大學為例,大學最核心的是大學里的幾個教授,而非寬敞的校園,明亮的教師和先進的設備。(當然了,目前國內大部分大學都毫無存在的意義)。人聚集的地方,需求自然就多,分工自然就細,效率自然就比人口稀少地區要高很多。周其仁老師說過一句令本人印象深刻的話,城市為什么比農村好,因為在城市里,站著就有人給你錢(保安),在農村,你站一年也沒人給你錢。目前農村的現狀是啥?老弱病殘留下,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民子女大學畢業第一選擇是留在城市。即使有部分相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的,也不是城市里的精英(說白了大概率事件就是在城市里呆不下去了),精英人口從農村的普遍流出,而且沒有任何回流的跡象,此為農村必然衰敗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農業是個低附加值的產業。農民、土地、農產品,這三者占據了絕大部分的農業關系。然而,八億農民辛苦一年生產的農林牧漁的總產值只占gdp的10%不到,而且還在逐年下降。你怎么指望農民致富?怎么指望年輕農民留下?本人最喜歡以數據說話,國家發改委對2013年小麥、水稻、大豆、玉米四大糧食品種的收益成本情況做了調查,調查顯示四大糧食品種畝均產值是1039元(沒有扣除成本),畝均投入費用是357元,畝均收益是682元(這個收益包括他本人的人工和他的利潤)。
咱們不談過往,繼續往前看,農林牧漁將來會出現改變的機會嗎?沒有,總畝數不變(土地不會憑空增多)單產不變(短時間難以大幅提高)農產品價格不變(能維持現有價格已屬萬幸)。也就是說,不管誰來操刀,農村的生產關系如何調整,總產出量不變。
這種結果是比如可以預見的,所以中央在一直提要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希望過險關。但本人對此并不看好。
不管我們心里是否接受,農村的衰敗都不可避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問答 2016-09-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