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深化改革激發農村農業發展內生活力

[ 作者:伍文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10 錄入:吳玲香 ]

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張桃林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題回答記者提問。今年中央下發了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十四個1號文件,提到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韓長賦說,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38日《人民日報》)

兩會熱點議題自然繞不開年初中央印發的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農村新動能新產業。盡管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從一個傳統落后的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經濟體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農業在經濟產出中的貢獻不足一成,但這并不說明我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達。相反,對于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國來說,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未來,都面臨著糧食供應平衡的危機。目前,中國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到瓶頸期,唯以化改革激發新動能找到新的突破點形成新的增長點,開辟出農村農業發展的新境界,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性矛盾,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

深化惠農改革是必須堅持的全局性、方向性問題。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三個問題,適應市場需求,改善農產口供求關系;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顯然,深化供給側改革,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為方法,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通過去庫存、補短板、增效益、育主體、增動能,平衡供求關系、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型農業。目前,按照既有的模式,農業的發展潛力已經十分有限,必須從各個方面尋找突破口、找到著力點。一方面深化農業農村機制體制改革創新,盤活既有土地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確保在法治化環境下合理有序培育發展農村新經濟;另一方面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確保糧食生產供應能力不下降。

深化改革激發農村農業發展內生活力。農業是農村的根本,建設新農村必須以農民為本,以農業為根。目前,雖然很多地區已經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已成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但對于大多數地方特別是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地方來說,農業仍處于傳統的、分散的精耕細作模式。顯然,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于“最后一公里”,重點在于農業欠發達地區,需要中央到各地地方從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支持,打破城鄉制度壁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專業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建立完善農業產銷鏈,深挖農業潛力,激發農業新動能,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持久的動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樂加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亚洲A∨一区二区影片 | 亚洲欧美老师机在线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