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簡單而言,就是人民群眾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
今年全國兩會,治理環境污染依然是各地的重要議題,“治霾”、“落實河長制”等成為關鍵詞,藍天保衛戰怎么打?環保執法“偏軟”問題是否改善?我國土壤污染狀況究竟怎樣?大家熱議紛紛。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所以,“環境保護”也要下“繡花”的功夫。
“環境保護”下“繡花”功夫打好“藍天戰役”。要花大力氣改革能源結構,采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沼氣、酒精),堅決治理排污企業的管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要及時清理和妥善處置工業、生活和建筑廢渣,減少地面揚塵,切實抓好汽車油品品質提升工作。
“環境保護”下“繡花”功夫打好“碧水戰役”。要嚴格推行“河長制”,加強河道支流、水溝、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取締企業直排口,嚴厲打擊污染河道行為,堅決保護好飲用水。
“環境保護”下“繡花”功夫打好“凈土戰役”。深入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全面摸清農業用地,重點行業工業用地污染狀況,健全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和信息化管理平臺,有計劃的組織污染場地修復試點。
兩會上,環保部長說,環境保護涉及千家萬戶,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護者。作為各級黨員干部,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既是當前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也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為子孫后代造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所以,“環境保護”也要下“繡花”的功夫,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振奮精神,要切實負起責任、敢于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一件事做實做好,只有齊心協力,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多見藍天,才能呼吸暢快,才能既有青山綠水,也有金山銀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