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下鄉調研,看到一條連接馬路的水泥路,寬約兩尺,高出田埂一截子,明晃晃地通向田地深處。農田里修水泥路干什么?干部笑而不語,農民背后戳穿:這塊地是示范田,上頭經常有領導來參觀,為了避免弄臟領導的皮鞋和褲子,專門修了水泥路。(2017年03月31日《人民日報》)
“一條明晃晃通向田地深處的水泥路”不是方便群眾勞作或出行的“方便路”,而是“為了避免弄臟領導的皮鞋和褲子”的“紅毯路”,若只走在“調研專用水泥路”上,那么只會割裂了干群關系,啃食了群眾的幸福感,傷害了黨的形象。究其原因是“官”念作祟。
一條小路,看似雖小,卻折射干部作風的大問題。雖是“通途”,卻沒有通往群眾心里,拉近干群距離,卻好似一道“鴻溝”,反而疏遠了干群關系,傷害了政府形象。如此,腳不沾泥土,心又怎能貼近群眾呢?因此防止這類“官”念作祟,不僅要從思想源頭抓起,更要身體力行,腳沾泥土,心貼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調研工作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黨員干部做任何工作都與調研工作一樣,要真心撲下身子,腳踏實地,真正沾上“泥土”,才能心貼群眾。
“心”與群眾同頻。“民心大于天”,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意識,堅定服務為民理念,以民為先。牢牢樹立“老百姓是天,人民群眾是大人物”的為民情懷,才能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不斷增強服務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才能與群眾“心貼心”。若是下基層工作,拈“紅毯路”走,怕鞋子打濕,褲子沾泥,那么面對群眾困難時,又豈會站在群眾的面前,擔負起該擔負的重擔呢?
“行”與群眾同步。黨員干部下基層干工作,要有“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公仆情懷。和群眾打成一片,能與群眾同坐一條凳、同飲一杯水,會說群眾話,能聊群眾天。能在田間地頭扶一把,菜畦地里挖一鋤,讓干部的腳板“印”遍農家,方能多接地氣,多沾泥味,才能知曉社情,洞察民意,行動上才能與群眾需求同步。若只為看粉飾的現場,只做表面文章,又怎知群眾的真實情緒,與群眾“心同頻、行同步”呢?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黨員干部要對群眾真情關懷、真正尊重、真誠服務,做群眾的朋友。工作時不懼泥巴裹腳,雨露濕衣,真正對群眾充滿感情,才能貼心服務群眾。
(作者單位:合江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