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通報“黑社會聚眾暴打農民”案:92人到案(5月4日,環球網)
回顧事實,據中國青年網今年3月20日報道,河南省社旗縣一高速公路施工方因與當地群眾存在用地、用路補償糾紛,帶領百余名社會人員毆打村民,造成雙方3人輕傷,10余人輕微受傷,可想而知,場面一定很大。
當日,發生在河南社旗縣下洼鎮軍里村打斗案,百余名手持鋼管、棍棒的社會人員,對手持鋤頭、扁擔的農民群眾大打出手,這場面,很容易讓人回憶起香港影片曾經揭露黑社會街頭打斗的血腥畫面。
雖然此事件已經平息,相關人員受到處理,有關人員正在被網上追逃,但這個案件在法治社會建設進程中或本不該發生。
據中共南陽市委政法委員會3月18日晚通報稱,事件起因為施工方與當地群眾在用地、用路補償問題上發生糾紛,因經濟問題引發治安問題,的確不應該。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是國家工程,國家工程項目是有經費預算的,高速公路經濟補償工作應是由當地政府按照補償標準,對群眾被征戰的田、林、路、溏、地上附著物、涉及房產、青苗等進行經濟補償,因此,施工方一般說來是不負責征地經濟補償的。
“冤有頭,債有主?!比绻罕娬J為補償不合理、不到位的,應申請當地政府處理,當地縣政府必然安排當地鄉鎮和縣交通運輸局派人再次核實后,將有關數報請政府同意并據實補償群眾,當地群眾不該去找施工方的“麻煩”。
話又說回來,施工方也不該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就“出此下策”,到外地去請社會人員“收拾”農民群眾。按照和諧社會通理,在施工方遇到群眾“阻工”的這種情況下,首先應該派人對“阻工”群眾好言相勸;其次應立即電話聯系當地黨委政府以及交通主管部門,請他們派人派員火速前來處理;如果事態嚴重,應立即請當地公安部門加派入手前來處理,如果這樣做了,一般不會發生重大群體事件。
再說了,當地群眾找施工方說用地用路補償一事,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亦不是一人兩人的事,作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當地村干部、鎮黨委政府、公安部門、縣政府不該不知情。也就是說,如果縣鄉村三級干部都用點心,及時調處矛盾,給群眾一個合理的答復,讓施工方順利施工,絕不會有施工方過激情緒發生。
對于正常的社會管理來說,維護社會治安有預案,當社會治安失控時,黨委政府能夠立即安排人手果斷處置。但就事件發生情況來看,當地對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談不上“果斷迅速”,可見,當地社會治安預案還應再健全、再完善、再落實,以預防此類事件發生。
從案情來看,周南高速第5標段施工企業能夠短時間內,從平頂山葉縣、舞鋼糾集百余名社會閑散人員來惹是生非,足以見得葉縣、舞鋼一帶黑惡社會勢力相當猖獗,亡命之徒多如牛毛,并且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喊打誰就打誰,這種社會亂象讓人后怕。
一件工程建設領域本不該發生的社會治安案件,暴露出了當地諸多社會問題,為此,當地在處理時,對于涉及人員、不作為人員,要依法嚴懲,同時,還要加強葉縣、舞鋼一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雷霆攻勢,掃蕩猖獗的黑惡勢力,營造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群眾安定團結的生活環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