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在四川就“實施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開展監督性調研。 杜青林強調,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思想為引領,增強政治定力,保持工作耐心,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5月17日《人民日報》)
2017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下,脫貧攻堅已跨入最后4年。時至今日,真正意義上的脫貧已不再是簡單的解決溫飽,擺脫貧困,而是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然而如何帶領群眾走上這條康莊大道并且在這條路上馳騁萬里,當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大哥”,筆者認為需學會三種“功夫”。
一是要練好“鐵齒功”。脫貧致富是一塊“硬骨頭”,難啃,但能啃。黨員干部要時刻把這塊“硬骨頭”揣在兜里,擱在心上,放在案頭。要下功夫找準富不起來的真正原因,從癥結上下藥,同時也要轉換思維,打破舊傳統或老規矩造成的桎梏,甚至有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決心和勇氣。只有懷揣一顆為民解憂的心,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會想著怎么去做才能讓群眾滿意,才能找到共同致富的路。
二是打好“組合拳”。脫貧致富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用活政策。黨員干部要帶領群眾開展學習調研,對標先進,把好的經驗引進來,把適合自己的留下來,把行不通的帶出去。脫貧致富要真抓實干,要將個別脫貧與共同致富結合起來,要敢于出拳,敢于創新,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重點幫扶,切勿總是局限于某地怎么做,要敢于見招拆招,喊出我們怎么做,并落到實處,同時要當好帶頭人,主動承擔責任,認真履職盡責。
三是要練就“金鐘罩鐵布衫”。打鐵還需自身硬,底氣足了,路才走得更遠。脫貧致富不是一條看不到頭的漫漫長路,但這條路注定充滿荊棘與坎坷,也少不了誘惑。黨員干部要帶領群眾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首先必須得經得起摔打與磨練,要克服困難,越過坎坷,更要努力保持自身清正廉明。要做到不沾不染扶貧資金,不想不拿扶貧優惠,正確運用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讓群眾從中受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員干部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思想為引領,懷揣著為民解憂的公仆情懷,努力當好脫貧致富的“帶頭大哥”,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參與脫貧致富的每一個過程,扎扎實實干好每一項工作,才能帶領群眾摘掉貧困的帽子,過上喜氣祥和、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作者單位:四川省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