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改?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又有哪些?6月25日至26日,在由中國科學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刊》承辦的“科技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更加清晰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促進農業農村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
專家指出,上述轉變除了需要科技創新,還需要農業結構調整、社會資本引入、土地制度創新等多個“新動能”。只有上述“新動能”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
科技創新是改革的動力
“科技創新是創新驅動的重要一環,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兩大動力之一,必將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和拉動作用。”農業部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葉貞琴在論壇上表示。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五大發展理念重要的一項內容。在葉貞琴看來,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要靠科技。“畜禽糞便怎么處理,秸稈有沒有更好的途徑,農膜怎么樣資源化利用,南方重金屬的污染如何治理,都需要科技方面的突破?!?/p>
針對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問題,葉貞琴認為,這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的,而推進農業節本增效需要科技創新。此外,優化要素配置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等都需要科技創新。
“雖然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化應用能力,不能完全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葉貞琴說。
“要從根本上解決科技供給不足的問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敝袊茖W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濤表示,要提高機械化水平,推進智慧農業的發展,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促進產業鏈合理布局,使農業得到科學發展,這是對農業科技提出的要求。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共有六大部分,其中一個部分就是論述“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分別對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等都做了全面的部署。在韓俊看來,整個一號文件除了對農村改革這一部分以外,任何一項任務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展望“十三五”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葉貞琴強調,我國必須緊緊圍繞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加快調整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加快推進農業重大科研攻關和技術模式創新,全面提升技術支撐引領能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強大的動力。
結構調整要實現新平衡
不僅如此,科技還在壓減低端供給、增加中高端供給上具有重要作用?!耙龠M農產品的供給品種和質量,更加契合消費者的需求,使農業的供需關系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就需要科技發力?!表n俊說。
截至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12年增產,但同時大量谷物還要進口,暴露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有效供給不足,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品質和質量安全上還不適應。
而在生產方式上,我國小農戶分散經營仍占多數,現代化的經營體系還未形成。在區域布局上,水土資源、消費市場、加工增值與農業生產不均衡不匹配的情況明顯。
在葉貞琴看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尤其是農業的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實現農業資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實現新的供需平衡。
但事實上,農業結構調整難度較大,農業競爭力弱的問題沒有根本改善;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地下水超采,面臨資源環境“雙重約束”;農民收入總體仍然偏低、增速放緩,還未能分享更多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問題總要解決。以地下水超采為例,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王亞華教授認為,小的結構調整就是改變種植結構,但現在是必須要下大決心做大的結構調整,轉變理念,推行更大范圍的休耕輪作。
又如,草牧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向。在中科院院士方精云看來,草牧業特別強調生態和生產功能的統一?!安菽翗I關注草地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的合理配置與協調發展,利用小面積、水熱條件良好的土地建設集約化人工草地,發揮其生產功能,進而保障畜牧業發展所需要的飼草?!?/p>
當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政策導向。農業已經不只局限在滿足人民群眾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上,更要滿足人民群眾對農業觀光、消費等服務性的需求,還要滿足對良好生態綠色化的需求。
“這一定會衍生出一些新的產業和業態,一定會為農村的繁榮注入新的動力,也一定會為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提供機會?!表n俊表示,要向當年抓鄉鎮企業發展一樣,抓有機綠色農業、電子商務、農業觀光、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大的新動力。
老板和老鄉要和平相處
面臨農村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大量社會資本早已開始行動。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許多社會資本到農村投資興業,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縣委書記,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縣委書記王曉東表示,確實需要工商資本進農村。他分析,因為歷史原因,農村社會化組織化程度非常低,需要有組織引領示范,這個責任就落到了有條件的社會資本身上。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財政部、農業部也出臺相關文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改善農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優化農業資金投入方式,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切實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們希望一大批的工商資本可以進入到農村,帶著老百姓干,干給老百姓看,最終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況?!?但王曉東也表示,規模還是要控制的。
農業部科教司司長廖西元介紹,農業部對此專門出臺文件,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有明確的上限控制,建立健全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對租地條件、經營范圍和違規處罰等做出規定。
針對如何解決資本下鄉富了老板窮了老鄉的問題,廖西元說:“工商資本進入農村要明確思路,是帶動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蓖瑫r,還要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但由于土地使用權不明晰,社會資本對農業的投資呈現出前后兩端比重大的情況,即前端投資種子種苗、后端投資農產品深加工及品牌化的企業多,而投資土地規模整合、規?;a、基礎設施改造的資本很少。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放出土地的經營權?!表n俊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2017-06-28 第5版 農業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