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模式
?是沼氣綜合利用
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標準農田地力培肥、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等工作,探索“一氣兩沼”綜合利用模式,開展沼渣、沼液生態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推行“豬-沼-果(菜、糧、桑、林)”等循環模式,形成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格局。
?是畜糞收集處理和有機肥加工利用
設施完善的畜糞收集處理中心,規范運作和戶集、村運、片收的收集機制,畜糞收集率及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 “桑枝條—黑木耳—水稻”循環模式
“桑枝條—黑木耳—水稻”循環模式是利用修剪下來的桑枝條,磨成粉用作種植黑木耳的營養基,黑木耳生產結束后,菌渣作有機肥還田,培肥地力,實現“桑枝條——黑木耳——水稻”三大產業的良性循環。
這種生產模式既能提高桑枝條和黑木耳菌渣等農業廢棄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因桑枝條腐爛和黑木耳菌渣亂丟亂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閑田,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農田利用率,獲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成為桑農、稻農增收的新渠道。
● “移動大棚生態養雞”循環模式
在菜地里搭建簡易大棚養雞,實行雞—菜—稻輪作。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一是可以節省土地資源。二是降低運行成本。三是有利于雞病防治和疫情控制。四是有利于提高雞的品質。五是能有效增加土地肥力,減少環境污染。
● “魚藕共生”等生態循環模式
“鰍、藕”、“甲魚、菱”、“ 錦鯉、藕”等生態循環模式是一種在藕田里套養泥鰍、甲魚等水產品的種養混作模式。泥鰍等吃食后產生的大量排泄物經分解、礦化后作為肥料供蓮藕吸收利用,促進蓮藕的生長,同時減少了水質惡化對泥鰍的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鰍健康快速生長;泥鰍的潛底及鉆泥等活動,起到了持續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蓮藕生長;藕田中的害蟲不僅是泥鰍的高品質活性餌料,還為藕田起到了生物除蟲的作用。
該模式實現了蓮藕——魚類的良性循環發展,促進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農田特別是低洼地農田的利用率,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十分明顯,成為農民、漁民增收新渠道。
● “稻鴨共育”生態循環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資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數量的幼鴨,起到生態循環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一方面,稻田里的病蟲、雜草可以作為鴨的飼料,減少蟲害和農藥施用;另一方面,鴨的排泄物直接還田,增加肥力,減輕稻田肥料施用量,降本增效。
● 秸稈還田循環模式
秸稈還田模式的推廣,有效實現了減少焚燒排放、增加農田肥力的生態循環目標。
通過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環境;實行農牧結合、種養結合,使農業廢棄物得到資源化循環利用,消除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地質量和水環境質量,對促進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推進“五水共治”、美化農村環境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學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