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談土地改革的很多,但都浮于表面,只吹號子不唱戲的居多。道理很簡單,吹號子容易,上下嘴唇一碰就行了。要唱戲可難了,那得需要真功夫,弄不好就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記得農地圈作為嘉賓出席的一次農業論壇上,同臺的嘉賓有個做p2p的,吹噓自身平臺如何深入做涉農服務,第一年開始農業就放出去涉農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20個億。演講完后聽眾要提問啊,就有聽眾提問,我有幾千畝土地,想抵押貸款,能找你們平臺不?演講那哥們立馬就蔫了。在農業圈里,這種吹牛B無處不在。估計很多人都在想,反正農民沒文化,啥都不懂。
所以,農民兄弟每次都是看到改革新聞都以為要下雨了,沒想到還是只刮三天風,不要說飄撲大雨,連毛毛雨都沒有,逐漸的,農民疲憊了。
回到正題,農地圈常說,土地改革要落地,的確有不小的難度。三農的事情,出個文件獲得一片叫好聲容易,文件落實需要的配套難。以土地經營權抵押為例,中央允許農地抵押了是一回事,市場是否認可,資本是否愿意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土地經營權流動性差,收益差,那么這個文件就落實不下去。如果中央發了文件就能落下去,那干嘛中央不發給文件直接給每個農民一個億不是更好?
農村土地改革最難的是什么?農地圈認為在這里有必要統一下認識。什么農業現代化啊,短時間都是賠本的買賣,需要大的投入但產出不增加。就算你機械化了,糧食也難以增產,土地也難以增加,糧價還會繼續下行。農業現代化只不過是可以騰出大量的勞動人口而已。但這些騰退出來的勞動力,如何安置就業則成為所有地方政府的“頭疼病”。實體經濟已經情況大不如前了,城鎮農民工都開始紛紛返鄉,騰退出來的勞動力怎么可能在城鎮大量消化掉?
農村土地改革最難的是制度成本高,唯一可行的紅利只能是來自于改革(關于這一點,中央的確沒說謊,向改革要紅利,也只能向改革要紅利了)。但這句話,也只是個方向性的,并沒有具體操作性的步驟和措施明確,就單單個土地確權,耕地和宅基地這塊就發現了農村積累的大量矛盾。如何解決這塊矛盾,如何解決無地農民的生活問題,尚未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任何表態。
如何向改革要紅利呢?當然是降低制度成本了,就是允許土地流轉,允許宅基地流轉,允許農房抵押買賣等等,同時做好保障工作。但如果要完全轉的開,轉的好,估計還應有更深一步的改革,估計也難以實現,這點農地圈也從不奢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地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