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邁步改革 引領農村牧區致富之路

[ 作者:趙杰?張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5 錄入:吳玲香 ]

發現問題,新常態下如何去解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書記畢力夫對此思索了很久,也與赤峰市各部門的負責人探索了很久。經過一年的深入研究,在“十三五”期間,赤峰市適時推出了“3661”工程:到2020年,赤峰市土地流轉率、農村牧區合作經濟組織覆蓋率、優質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率均達到60%,新增人工種植優質紫花苜蓿10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10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經濟林100萬畝,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以上,優質肉牛、肉羊出欄1000萬頭(只),優質生豬出欄1000萬頭。

畢力夫坦言,赤峰市農牧業從“1571”工程到“3661”工程都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息息相關的。他表示,赤峰市經過一年的時間,匯總各部門的數字,總結出了“3661”工程。而“1571”和“3661”正好是兩個五年,“1571”搭建了一個量的基礎,“3661”則是一個質的改變。在“十三五”期間,赤峰市將從農牧業的產業結構入手,改變現在的傳統農業產業結構。同時,赤峰市的農牧業發展一定要與350萬農牧民致富結合起來,要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和生態農牧業。

從把握當下到高瞻遠矚

在畢力夫看來,“3661”工程是一次質的改變。提高農牧民效益,一定要從改變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入手。生產關系就是組織性質,解放生產力就是要規模化、現代化發展農牧業。

畢力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農畜產品就地轉化率突破60%,這就是一個效率。要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真正地把農畜產品從一產上升到三產,從而帶動二產。農牧業現代化通過一、二、三產聯動,有機地與市場相結合,就地轉化率就會提高,附加值相應也會增高。例如,生豬若就地屠宰、屠宰完后再分割、分割之后就地上市,雖然這些都是二產環節,但它們的附加值會成倍地增長,效益也會提升。再以馬鈴薯為例,傳統生產方式是田地收獲后,馬上賣給收購商,而現代農牧業是由企業將農民的馬鈴薯進行收購,脫皮后進行深加工,做成產品來提高其附加值。赤峰市曾經做過調研,馬鈴薯做成淀粉后會增加30%左右的附加值,將大包裝變成小包裝又可以增加15%的附加值,而這一過程會產生很多環節,這些環節會為相應的中間部分帶來大量的就業及產業發展機會。

土地流轉率達到60%。要想達到規?;a,必須解決分產到戶的模式,將土地合理地流轉到農牧業企業、大戶、合作社手里。赤峰市2100萬畝土地中,若有60%的土地可以規模化種植,現代機械和現代高效農牧業就會得到發展基礎。

合作社覆蓋率達到60%,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讓大量的農牧民進入到合作組織,勞動力可以得到重新分配。據了解,赤峰市林西縣在農牧民和合作社合作時,土地流轉每畝達到400元,合作社年底還會為每戶農牧民提供每畝30%的分紅,同時每戶還可以為合作社提供一個勞動力,使得每戶農牧民增收在萬元以上。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種植,通過合作組織,生產方式得到改變,農牧民的年效益得到很大提高,既解決了農牧民種養殖品種的問題,又增加了生產所得的附加值。

畢力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三個60%是一個質的變化,是一個理念的變化,是一個可持續經營模式的變化,是根本。有了這個根本,農牧業現代化、新型農牧民一定會實現。而有了這個根本,政府扶貧開始轉變方式,將扶貧工作引入企業、合作組織,支持企業、合作組織發展,通過企業、合作組織來引導農牧民致富。

經濟的突破性飛躍

在六個1當中,赤峰市要在今后五年達到大牲畜(牛、豬)出欄新增加2000萬頭。記者從赤峰市了解到,赤峰市現在羊豬牛三個大牲畜合起來是2285萬頭(只),10年牲畜保有量穩居內蒙古自治區第一?!肮庥袛盗浚r牧民卻得不到真正的收益。在這里面,羊是1600萬只,小牲畜占的比重相當大。2000萬頭出欄量是小牲畜轉大牲畜的概念,大牲畜對草場破壞力不強,保護了生態,同時附加值高,市場穩定?!碑吜Ψ蚋嬖V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以生豬為例,通過多年的市場引導,生豬的供應已經逐漸走向了北部地區。“內蒙古自治區每年種植的玉米為生豬養殖提供了大量的青貯飼料,養殖成本降低,生豬產業附加值可以得到大的提高?!碑吜Ψ蛘f。事實上,赤峰市大牲畜養殖不僅僅只有牛、豬。在羊肉市場波動的今天,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農牧民開始將目光轉向市場價格穩定的肉驢養殖。

巴林右旗蒙東絨山羊繁育合作社內,30多歲的楊景堂正在給自己的肉驢添加飼料,其完善的養殖設施是在絨山羊養殖時期建設的。與進村時隨處可見的散養肉驢不一樣,楊景堂的肉驢養殖已經形成規模。在他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楊景堂剛剛成立的巴林右旗億隆肉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新牌匾。2013年,楊景堂養殖了600多只絨山羊,對市場的敏銳判斷讓他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2014年,全國的絨羊養殖價格出現波動,楊景堂感覺到了市場低迷,果斷將手里的絨山羊進行了處理。轉型,當這個常用詞被一個農牧民敏銳地把握住時,他將目光瞄向了市場相對穩定的肉驢養殖。驢皮可以熬膠,驢肉可以吃,技術服務、配種都可以為合作社帶來穩定的收入,現在楊景堂的肉驢已經達到100多只,年收入可以達到30多萬元。本報記者了解到,現在參與合作社的5戶農牧民都在和楊景堂進行肉驢養殖,年收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楊景堂能夠成功地轉型,得益于政府的正確引導。結束采訪時,隨行的巴林右旗扶貧辦主任周國山還在不停地為楊景堂的合作社健康發展提供著自己的意見。

畢力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青貯種植時間短,為赤峰市的牲畜提供了大量的飼料,同時,大量的需求也在促進青貯種植發展成為一個產業。種植的品種成為一種產品,本身是一個二產的過程,飼料喂養牲畜則是三產的過程,二者形成聯動,通過政府的引導、企業的帶動、合作組織的平臺、農牧民的參與,赤峰市的農牧業產業結構正在進行著科學化、合理化的轉型升級。

基層品牌的新發展

眼下,松山區穆家營子鎮全家梁萬畝設施無公害蔬菜園區內的西紅柿陸續成熟,前來詢問收購的車輛絡繹不絕?!斑@里的西紅柿質優味美,在市場上有很好的知名度,一說是這兒的西紅柿就不愁銷路了,所以我每年都來簽收購合同?!币晃皇肇浬谈嬖V記者。

作為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赤峰市設施農業的“樣板村”,幾年來,穆家營子鎮北洼子村本著“菜籃子”的精準定位,大力發展設施農業12萬畝,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3678棟,年產各類蔬菜4000多萬公斤。同時,該村注重蔬果的品牌建設,不斷提高市場的認可度和占有率,讓品牌效應成為“果蔬經濟”發展的長足動力。如今,該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靠著蓬勃發展的設施農業,全村40%以上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轎車,生活日趨富庶安樂。

近年來,松山區每年新增設施農業2萬畝以上,總面積已達30萬畝,規劃建設各類園區156個,西苑、公主陵等萬畝園區9個,發展了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多類品種,年產設施農產品120噸,直接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500元。同時,該區注重設施農業的品牌推廣,力促將品牌建設成“果蔬經濟”發展新方向。

畢力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赤峰市的“3661”工程,緊跟國家、自治區的發展政策,緊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牧業產業化改革的步伐,以脫貧攻堅為抓手,做符合赤峰實際發展的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產業結構改變了,效益就上升了;效益上升了,農民就致富了,這就形成了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力。同時,經濟林、紫花苜蓿等節水種植,正在為生態保護提供助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免播放观看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网站 |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