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省、自治區農業(農牧、農村經濟、畜牧獸醫)廳(委、局)、財政廳(局):
為貫徹落實2016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合理調整種養業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推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思路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綠色生態、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為主線,堅持農民自愿原則,以“鐮刀彎”地區為主、黃淮海地區為輔,以“糧改飼”“米改豆”為主要方式,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體系和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實施范圍和任務目標
(一)繼續實施“糧改飼”試點。選擇玉米種植面積大、牛羊飼養基礎好、種植結構調整意愿強的縣為試點縣,實行整縣推進,采取以養帶種的方式推動試點區域種植結構調整,通過流轉土地種植或與農戶協議收購方式,開展青貯玉米、燕麥、甜高粱和豆類等飼料作物種植,收獲加工后以青貯飼草料產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轉化,引導試點區域牛羊飼養從玉米籽粒飼喂向全株青貯飼喂適度轉變。
2016年,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廣西、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7個省(自治區)實施“糧改飼”試點600萬畝。
(二)啟動實施“米改豆”試點。以玉米改種大豆為主,兼顧改種馬鈴薯、飼草、雜糧雜豆、油料等作物,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一主”,是以玉米與大豆輪作為主,發揮大豆根瘤菌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供給。“四輔”:一輔,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改變重迎茬,減輕土傳病蟲害(晚疫病),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和養分結構。二輔,玉米與飼草輪作。按照以養定種、以種促養的原則,實行籽粒玉米與青貯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麥草、飼用油菜等飼草作物輪作,滿足草食畜牧業發展的需要。三輔,玉米與雜糧雜豆輪作。實行玉米與谷子、高粱、燕麥等耗水量低的耐旱耐瘠薄作物輪作,減少灌溉用水,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四輔,玉米與油料作物輪作。實行玉米與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輪作。
2016年,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4個省(自治區)實施“米改豆”試點500萬畝。
三、支持方式
中央財政安排一定資金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工作。“糧改飼”試點,支持對象以具有較大規模青貯飼草料收貯能力的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企業、合作社)為主,兼顧具有穩定青貯飼草料供銷訂單的專業收貯企業(合作社)。“米改豆”試點,補助標準要與不同作物的收益平衡點相銜接,互動調整,保證農民收益不降低,支持對象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結合戶等新型經營主體。
“糧改飼”、“米改豆”試點具體補助內容、對象、標準以及操作方式由各省結合本地實際自主確定。
四、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要結合本地實際確定農業結構調整試點內容,科學篩選確定試點縣,及時制定省級試點方案,與農業部財務司和財政部農業司溝通后,于2016年7月31日前報送農業部、財政部備案。試點縣要高度重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工作,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推、統籌協調、合力推進”的原則,整合多方力量,強化政策和資金保障,結合本地實際、產業特征和市場需求,穩步開展試點工作,確保試點成效。試點工作總結請于2017年1月31日前報送農業部、財政部。
(二)強化宣傳引導。各試點縣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宣傳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不搞強制性任務安排,不搞指定性行政推動,注意總結推廣各地開展試點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通過以點帶面,帶動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
(三)強化指導服務。各級農業部門要根據農業結構調整要求,結合當地農業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分區域、分作物的技術方案。及時開展關鍵環節技術指導,集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讓農民在結構調整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確保農民“愿意改、能持續”。
(四)強化資金監管。省級農業、財政部門要加快建立對試點縣的績效評價機制,及時了解試點推進情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對試點資金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工作不力、資金使用管理出現嚴重違規問題的試點縣要堅決退出試點范圍。
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2016年5月30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部網2016年06月0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