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肯尼亞政府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我們愿意提供土地,也希望你們組裝廠到我們那邊落地生根,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希望雙方進行合作。”
6月5日下午,肯尼亞農業部常務秘書(副部長級)理查德·拉里西恩·雷斯亞普在中國蕪湖參觀農機企業中聯重科時,興奮地和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交談著。
理查德·拉里西恩·雷斯亞普今年51歲,在肯尼亞農業部任職常務秘書一職。政知道注意到,在肯尼亞,這個職位其實很高,相當于副部級。他此次前往中國是參加中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政策對話項目,和他同行的,還有來自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的農業部門高官。
這一項目日程為期10天,于6月8日閉幕。除了一系列講座、論壇外,大家還赴安徽小崗村、蕪湖中聯農機工廠、南京農業大學等地,分享各自可持續農業發展方式,并考察中國農業經驗。政知道和他們一起,也踏上考察的旅程,并專訪了理查德先生。
非洲官員眼里的中國農村是怎樣一幅圖景?
這個國家真正的現實
政知道:這次中國之行,最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理查德: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在閱讀糧食署發的這份110頁研究報告時,你可以看得到中國農民的前世今生和發展歷史,他們曾經非常貧困,而如今都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的人還有自己的車。我能很清楚地看到中國如何用30年的時間從一個貧困的農業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并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利用宣傳工具美化現狀,而是這個國家真正的現實。
從更實際的角度上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中國農民改良技術的過程。我們參觀了一些地區,可以看到30多年前中國農業技術人員如何認真地鉆研農業技術,啟發農民務農,如何提高產量,提高收割效率。對我而言,這就是中國農業發展的轉折點。
在過去的30多年里,中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在經濟、農業上飛速發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中國經驗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我相信肯尼亞也能做到。雖說現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窮人,不過在正確的發展策略引導下,我們也能改變肯尼亞人民的生活。
政知道:結合中國的經驗來看,你認為發展非洲農業應當從哪里入手呢?
理查德:我覺得可以從借鑒中國“四個全面”的理念開始。我了解到,四個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我們可以從中學到東西,希望通過改革可以讓現有機制成熟運行,堅持貫徹正確的方針政策,這就是我要帶回去的收獲。
我學到的第二點就是,政府應當堅定不移地給予人民支持。有人認為應該將農業發展交給私人部門,現在很多非洲公司都在發揮作用,可我認為在農業改革方面,政府必須介入其中,提供環境保障,這樣農民才能有所發展。政府要為農民建立農產品市場,提供培訓等等。所以政府的作用是最根本的,非常重要。我們非洲國家的政府必須改變政策,不能只靠私人公司去給農民提供出路,政府必須參與進去幫助農業發展。
8點起床發現中國農民已經開始工作
政知道:具體說來,你覺得中國有哪些農業模式可以被肯尼亞借鑒?
理查德:因為土地所有權問題,有時候會困難重重。舉例來說,肯尼亞有的人有十輛車,有的人一輛都沒有,社會并不是平等的。在農村,有的人住著大莊園,有的人頭頂一片瓦都沒有。所以我覺得政府應該介入,幫助那些窮困的人,實現社會平等。
還有一個問題也許沒那么困難,但仍然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做到,這就是自律問題。中國是個很自律的國家,你如果8點起床,就發現農民已經開始工作,各行各業都開始運作。在非洲一些國家,特別是肯尼亞,比較缺乏這種紀律。人們各干各的,不聽從指揮,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紀律,更專注做事。比如你讓農民種小麥,他就應該專注種植小麥。
代表團參觀安徽省來安縣林橋村,左一為理查德
政知道:那你認為,肯尼亞政府應如何介入農業發展?
理查德:我們政府會給農民提供機器設備,建立農產品市場,讓他們銷售自己的農作物。對我來說,我想把這樣的政策在政府中推行下去,讓政策去推動機械設備發展,讓技術水準很低的農民也能得到配套的機器,提高他們的效率;還有在收割水稻、甘蔗的時候給他們幫助,提供最合適的種子。這都是很好的方法。
另一種方法是培訓農民,提高他們的能力,讓他們接受教育,讓技術官員去幫助農民,給農民們建立培訓基地,提供課程、專業設備等。
一些中國農機公司已經來到肯尼亞
政知道:肯尼亞會和中國的農機企業進行進一步的合作嗎?
理查德:肯尼亞現在已經有了關于農業機械發展的政策,我們想改變傳統的務農方式。一方面我們要和中國方面合作,幫助技能有限的農民、種子公司、小收割公司、農業公司,給他們一定補助。假如一個機器價值100萬,那么我們政府會支付價格的30%,農戶或私人組織支付70%,這樣他們也能用得起這些機器了。
政知道:你會從中國企業購買一些設備回去嗎?中國和肯尼亞的農機企業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理查德:我們有個很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那就是為肯尼亞人民帶來進一步的發展。肯尼亞已經準備好了土地,中國公司可以去那里發展農業,幫助那里的農民,然后把農產品賣給當地人或是銷往如烏干達、贊比亞等非洲其他國家。因為肯尼亞地處非洲的中心地帶,在此可以高效地與其他非洲國家進行交流。中國公司可以帶來自己的勞動力,也可以在肯尼亞找到合適的工人。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帶來設備,多余的裝備可以賣給當地的公司。
一些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已經來到了肯尼亞,重要的是他們設備的價格,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再有,我們希望政府之間進行合作,肯尼亞政府可以和中國政府共同合作,落實對肯尼亞農民的補助。私人購買這些設備是非常昂貴的。
—多知道點—
中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政策對話項目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是聯合國抵御全球饑餓的一線機構。我們經常會在一些新聞中看到這個機構的身影。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2005年,中國從WFP的受援國開始向資助國的角色轉變,現在中國既是WFP的受援國也是資助國。
而本文提到的項目就是中國資助WFP所有項目中的一個,具體是由中國農業部和WFP來執行。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互相交流學習的項目,也是2015年以來,中國農業部和WFP第二次舉辦中國-南南合作交流學習項目。
WFP中國辦公室代表屈四喜先生接受政知道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希望對外講好自己的故事,承擔大國的義務,發揮自己的作用,愿意將自己的經驗向其他國家分享,推動南南合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政知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