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的人常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如果說互聯網+是當今的風口行業,那么互聯網+農村電商則是站在風眼上,而就如今的形勢而看,卻只是“蹦了蹦”,并沒有飛起來,究其原因,是高估了農村消費市場,還是高大上的互聯網+模式不接地氣?
一、農村電商,看主流“大佬”們的布局
農村電商盡管是藍海市場,目前也是百家爭鳴,除了表中大公司的農村布局外,也涌現出了如樂村淘、淘實惠、一畝田、掌合天下等等新興企業,涉及領域也主要是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但看似紅火熱鬧的農村電商市場,只有競爭者才知道目前只是“攻城略地”,離真正盈利結算還相差甚遠。
二、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因素有那些?
1.物流問題:
做電商,尤其是農村電商,物流和倉儲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最后一公里路”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阿里的菜鳥物流欲布局在農村電商,而要在龐大的農村地區布局發達的物流體系,談何容易。京東依靠京東幫配送,筆者親自體驗過京東幫,從發貨時效上,也有3天左右的時間滯后,用戶體驗也遠不如在城市好。而樂村淘等新興公司,則通過鎮級物流中心和縣級管理中心,利用農村的資源來配置發送貨物流,初見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時間滯后的問題。
2.農產品標準化和溯源的問題
相對于工業品下鄉來說,農民更需要的是農產品上行,而農產品上行則面臨著農產品標準化和溯源的問題。物聯網的發展程度還遠不夠完美地解決農產品溯源問題,而類似于土特產的農產品上行就面臨著標準是否合規、是否安全可靠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并非短時間內能夠解決。
3.人才少的窘境
農村面臨的現狀是,年輕人外出求學、打工,留守的多為兒童和老人,而讓老人使用互聯網購物,體驗互聯網購物,無論是再操作還是對網購安全的信任上都存在問題。城市中的“618”“雙11”,對于農村人來說,邊際效應不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人才,對此做宣傳和普及。
其實,農村電商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但這并非唱衰農村電商,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和步驟,就像建設小康社會一樣,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面臨這些問題,如何布局運營農村電商
從買和賣探討農民的需求:
解決方式:
1.接地氣,入鄉隨俗
接地氣,就要“想農民之所想”,由于筆者所在公司也是做農村電商,在做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免不了一線的調研,對于農民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永遠是剛需,他們不同于城市人群,閑來打開手機App看看什么東西好就買什么,他們需要的是物美價廉,貨真價實的剛需商品。 接地氣,就要求不能把城市電商的模式照搬到農村來,于是在產品運營的時候,我們設計網上趕集,每月逢6趕集,這樣引導農民到線上來,集中下單、集中發貨、集中送貨,部分解決了農村電商的物流問題,也降低了成本,讓農民享受到廉價商品。
2. 注重農產品上行
農民更需要解決的是賣難的問題,新聞上常見:西紅柿滯銷、香蕉滯銷……解決滯銷才是真正及農民之所急,現有的各大農村電商平臺,多以建立縣級管理中心和物流中心為依托,如何把全國各縣級管理中心進行聯動,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把廣西的荔枝賣到東北,把東北的木耳賣到云南,這才是該謀之道。
3.大數據支撐,建立全面的供求關系信息網絡
大數據在農村電商的應用前景可期,收集農產品數據信息,利于農產品銷售,農民購買數據分析,利于工業品下鄉。以數據為依托,建立公開全面的供求信息網絡,釋放市場供需信息,指導農民再生產,才能及時解決滯銷,形成農村電商的閉環。
農村電商的特殊性決定在產品運營時要特殊對待,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力求給所有用戶最簡單最簡潔的使用功能和界面,這也算是接地氣的一種方式,在做任何產品運營和設計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用戶調研,龐大的調研數據才能支撐運營的思路,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努力,才會借上風口之力,慢慢起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