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在紅孩子商城擔任總經理職務的時候,就已經和沱沱工社有溝通了。那時,雙方在食品安全、有機生活和生鮮冷鏈配送問題等方面有共同看法。所以加入沱沱工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下面以農業電商為例具體分析一下其中存在的假象與誤區。
目前在中國從事有機農業,困難重重:首先其產業鏈很長,涉及上游的生產與下游的運輸配送,其次,有機行業要想做大,靠的是信任,不能傷害了到可一個客戶,因此,有機行業的領導者必須摒棄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必須穩宇以急打、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雖然以前我已預料到這些問題,但是當真正承擔起現在這個責任的時候,才發現面對的問題要現實很多。ILP口有機產品用戶習慣的培養、營銷方面的新模式突破以及目前有機農場的管理體制問題等。
雖然看似一片藍海的生鮮以電商確實存在諸多發展障礙,但更多的卻是外界對生鮮電商的誤區誤判。回顧生鮮電商從最初的喧囂到激烈的競爭期,再到現在大家憑借自身對行業的理解繼續生存,兩三年的時間里大家沉淀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有些外行人甚至生鮮電商從業者至今還在流傳的誤區有三個:生鮮商品很難標準化二損耗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二冷鏈物流走不遠。
事實上,以上三大誤區不僅均可以解決,而且相輔相成。標準化和銷售是相輔相成的,即標準化是根據銷售的需求去實現的,銷售需求改造完之后,客戶的需求就增加了,這是一個逆勢而上的過程;通過標準化可以降低生產損耗,尤其是加強商品包裝改造和溫控設備改造以減少配送損耗;而造成冷鏈物流走不遠的根本原因則在于‘’大而全“的品類覆蓋,這也有助于實現標準化與降低損耗。經過多年時間,目前,沱沱工社的商品標準化程度已經達到100%,生鮮商品損耗也已從之前的34%降到,。75%以下,2014年銷售額上億元。這些都源于洲門對生鮮以及農業電商全產業鏈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即‘’互聯網+農業“。
如何打造‘’互聯網+農業’’全產業鏈
其實,早在2008年,沱沱工社就已經開始嘗試‘’互聯網+農業“實踐。但是當時還沒有‘’互聯網+’’概念,R1門當叫其稱為‘’打造有機農業全產業鏈”。經過多年實踐與嘗試之后,目前沱沱工社已經
成功迎來了“階段性盈利“。在我們看來,020重在體驗,強調線上線下節點融合,而‘’互聯網+’’則更加注重打造有機農業的全產業鏈模式。這也是沱沱工社多年來的真實寫照。
下面將從消費端、商品端以及產業流通環節等方面下沱沱工社的有機農業產業鏈模式。
有人說,過去10年電商成功的主要基礎是平臺,未來10年則屬于細分市場,但垂直類電商要做到細分領域的5%一10%才有生存機會。也就是說,越細分的垂直B2C越有竟爭力。沱沱工社專注生鮮電商領域,我們提升競爭力的秘訣是:不做‘’大而全“,而是在品類上做減法。了到可產品都有可能帶來潛在的流量,但是在‘’多一個‘SKU就是災難”的生鮮電商中,品類做減法就顯得無比重要。
通過研究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擬門基于數據來分析消費者的購物需求,以此提升選品能力。實際上,我們在SKU從4000縮減為3000的過程中替換掉了將近一半的品類,也就是2000個SKU,并通過數據分析補齊另1000個SKU。未來,我們希望推進沱沱工社的產品向有機全品類靠近,既做有機食品,也做有機全品類,真正實現‘’小即大“的戰略目標。
首先介紹下沱沱工社。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感覺很奇怪,為什么叫沱沱?其實,它來源于沱沱河。當時起這個名字的理念是像沱沱河一樣純凈、正本清源,要干干凈凈做有機產品。
在沱沱工社的商品分布里,我們將產品分為頭部產品、陳列性產品以及長尾產品。首先是頭部產品,這部分產品占到一半以上的SKU,主要以沱沱農場自采的豬肉和蔬菜為主,因為控制生產端,所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陳列性產品,這部分產品占800-000個SKU,主要以常溫產品為主。最后是長尾產品,這部分產品則是以有機類用品為主。圍繞著有機農業和農產品,我們盡最大限度保證生鮮產品的安全、新鮮品質,不遺余力地鍛造產品力。洲門希望自己是一個培訓師,培訓客戶對有機理念的認識,對食品安全的認知。除了有機食品,我17要慢慢向有機用品延伸,做有機的全品類。這些也算是我們的長尾產品。
流通環節
盈利始終是生鮮電商難以逾越的痛點之一。生鮮電商的成本和利潤幾乎是透明的,盡管有書U次產品一般能保證50%的高毛利,但是全程冷鏈配送使配送成本基本維持在每單40元。高損耗以及高配送成鮮行業難以盈利的兩個難點。
如果說在品類上做減法只是運營技巧,那么沱沱工社的真正竟爭力則在于綜合實力—產品力。相比如何營銷,我們更關心如何鍛造自身的產品力,具體體現在冷鏈物流方面。沱沱工社的物流團隊有
一整套服務流程:先在客服面前打開包裝盒,確認物品是否受損,逐一清點過目,再讓客戶簽收。
“互聯網+’’重塑農業產業鏈的關鍵就在于流程、技術以及平臺。流程方面,從團隊如何選品、營銷到反饋,都將數據化和信息化,以大數據管理運營二技術方面,通過IT系統測試,精準實現從點擊到購物車,保證庫存情況、購物行為、促銷功能的良好用戶體驗二平臺方面,通過互聯網平臺實施扁平化管理,實現農業上游生產、中游配送流通以及下游消費者的完美銜接,并真正保證C2叫漠式和柔性化生產作業順利進行。
未來,隨著‘’互聯網+農業“的實踐不斷深化,有機農產業全產業鏈模粼各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創新。而今,我們欣然看到易觀精聲自出品了本書,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謀劃了行之有效的方針策略,為農業電商健康發展指出清晰明了的路徑。通讀下來,無論你是農業相關企業的管理者,還是農業相關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相信都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意義的閃光點。在此也非常感謝作者無私地分享這些觀點經驗。相信通過大家對農業電商共同的研究與實踐努力,“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創新將更加舒暢,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將得到切實改善與提升,這才真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巴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