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農村金融服務還應“補”點啥?

[ 作者:楊喜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9 錄入:吳玲香 ]

中央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供給側改革重點任務。那么農村金融服務的“短板”在哪里?還應“補”點什么呢?記者就此問題走進基層進行了采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部分農金系統干部職工的文化水平、個人素質、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落后,不適應周圍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崗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且大多都是工作后通過成人高考或自學考試拿到本科學歷的,真正全日制畢業拿到學士學位的少之又少;中專及以下學歷的人不在少數,占到了在崗人員的近一半。

另外,農信社職工老齡化問題嚴重。一位中部地區的農信聯社理事長稱,該行基層社的職工50歲以上的占到了三分之二以上,這部分年齡相對較大的職工,在工作中經驗豐富,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顯較弱。記者在基層看到,有的網點員工60多歲了還在基層工作。

上述聯社理事長還表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和農信社管理體制有關系。農信社經歷60多年發展,管理者從最早的人民公社,到農業銀行,再到人民銀行,再到現在試點劃歸省市地方政府,幾經變動,數次反復,使農信社在用人機制上缺少長期統一的規劃,故而造成了“近親繁殖”。另外,由于農信社的地域性受限,優秀人才匱乏,沒有吸引人才的優勢,造成農信社整體人員素質提高緩慢。他還表示,省聯社也在積極想辦法解決人才老齡化嚴重問題,也在積極招收大學生補充新鮮血液。但這種“統一招收”的模式有待改進,不然多少年以后,還會出現這種“青黃不接”老齡化嚴重問題。應設置一個標準,如農信社達到“萬元含量”就招1個人,每年都有新員工進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還表示,省聯社應下放一些權限,給持續健康發展的農金機構一些用人權,以適應發展的需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孔祥智指出,農金機構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根,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把人員素質的提高放在首位,一定要讓人員素質能“執牛之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先進、方便、快捷、高效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加快電子化建設和金融科技創新步伐,已成為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當務之急。如何補足這一短板,記者對此在系統內進行了調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6-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最新国产成年人小视频 | 日韩在线猛人视频 |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