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哥發現,自2014年以來,山東“縣改區”步伐尤其迅猛。僅2014年一年時間就“撤縣設區”3個。這是否意味著山東要向“無縣時代”發起沖鋒?其背后到底有何深意,給老百姓的生活將帶來哪些影響?爆三樣的樣哥為你一一解讀。
文 | 呂秀才
山東近年已有8個市“縣改區”
樣哥查詢民政部相關信息顯示,自2001年,山東設立濟南長清區以來,一共“縣改區”8個,涉及濟南、青島、濟寧、威海、濱州、德州、菏澤、東營。他們分別是:
2001年,撤銷長清縣,設立長清區
2012年,撤銷老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黃島區
2013年,撤銷兗州市,設立兗州區
2014年,撤銷文登市,設立文登區
撤銷沾化縣,設立沾化區
撤銷陵縣,設立陵城區
2016年,撤銷定陶縣,設立定陶區
撤銷墾利縣,設立墾利區
不難發現,近3年來,山東“縣改區”動作幅度尤其大、頻次尤其高。
不僅山東如此,長三角核心區域的上海、南京、鎮江、無錫、常州、蘇州等六大城市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的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武漢等城市都已無“縣”的建制。
“縣改區”給老百姓帶來哪些福利?
不要小看‘區’和‘縣’這一字之差,“縣改區”里面的內涵變化太大了。從產業結構上來看,撤縣設區,將告別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道路,邁上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的新臺階。“縣民”從此成為“市民”,享受市民待遇。基礎設施建設、居民的“待遇”也將納入整個城市進行通盤考慮。此外,官員也將重新調整。具體而言就是:
1.老百姓福利待遇提高了,特別是在醫保、社保、教育、最低工資等方面,都將享受市區居民待遇。
2. 公共服務配套等硬件設施更完善了。“縣改區”帶來了學校、醫院、公園、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更高標準建設,百姓將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就學、就醫服務,享受到更加宜居的城市環境。同時,商場、超市、商圈等商業設施的提檔升級,也將讓廣大百姓享受到比肩主城的購物環境。
3.城市規劃建設上一個臺階,房價隨之上漲。“縣改區”后,發展上升至全市戰略,城市規劃和建設水平更高、路更寬、街更綠、公園更多。同時,發展用地將會有質的變化,將獲得更多的產業用地,房價也會隨之上漲。
4.就業機會更多了。“縣改區”將帶來大批工商企業的競相入駐,百姓將擁有更多就業機會,擁有更高收入水平,大家再也不用為在家門口找不到工作而犯愁。
(例如:2014年3月18日,威海文登正式撤市設區,這是文登自1988年撤縣設市26年后的又一次重大行政區劃調整。設區后,文登推進各項保障提標擴面,實施了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了100元,實現了與威海中心城區同步同標。)
“縣改區”給當地經濟和官員帶來哪些機遇?
撤市(縣)設區體現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一般來說,改區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近郊,便于接受大城市核心區的輻射。改區之后,該區的招商引資、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都將納入整個城市通盤考慮,對推動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財政、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也將按照區的要求進行政策調整,有助于提高城鎮化水平。此外,撤市(縣)設區還能擴大城市空間和發展規模,給大城市本身帶來積極影響。
(例如:陵城區位于德州市區東部,原稱陵縣,2014年12月19日正式撤縣設區。陵縣撤縣設區后,德州中心城區總面積為1752平方公里,是調整前的3倍以上。德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高鐵對經濟發展的深度拉動作用,提升了全市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撤縣設區僅一年,陵城區各項事業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同城紅利’。”陵城區委書記馬俊昀說。據統計,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42億元,同比增長9.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1.66億元,同比增長9.06%。)
相應官員的行政級別有所提升: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一般享受縣處級待遇,而縣改區后,區級領導干部將享受副廳級待遇,其住房標準、工資標準都會相應調高。
“縣改區”5年后有個經濟紅利瓶頸期
有研究發現,撤縣(市)設區在調整后的5年內對城市的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人均GDP增長率、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人均消費增長率和人均財政收入增長率等方面,對人均財政支出增長率的影響不大。但是,這種促進作用僅在短期內有效,并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到第5年幾乎降到零。
因為,撤縣(市)設區使得地方政府長期經濟增長的激勵機制消失了。行政區劃調整不僅是管轄范圍的調整,更重要的是行政權力的調整。影響經濟發展的資源規劃權、審批權被集中到地級市層面,這無疑嚴重打擊了區級政府的積極性,后者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消失。
因此,樣哥認為,“縣改區”的正面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沒必要“一刀切”。對于發達的大城市,郊區縣城城市市區,自然是多數人支持。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如果盲目追求撤縣設區,而市中心的經濟輻射能力沒有跟上,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原先低廉的縣城房價會因此變高,但居民收入短時間內又跟不上房價攀升的速度,最終損傷的還是老百姓的利益。城市化的滾滾大潮固然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但在撤縣設區的問題上,還需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實際,不可盲目跟風。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中國撤縣(市)設區對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作者:李郇, 徐現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眾網時政微信公眾號 爆三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