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傳統農業結合先進技術能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 作者:張子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15 錄入:吳玲香 ]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農村,種莊稼能掙錢,搞副業也不錯。光伏發電扶貧是近年來比較新的一種扶貧方式,在貧困偏遠地區,利用農戶屋頂和房前屋后建設小型光伏發電設備,電力統一上網,農戶每年能獲得2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在一些地區,不僅房前屋后,一些魚塘也被利用起來,安裝了這種小型的光伏發電設備,水下水面都得到利用,漁光一體,成為致富新模式。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點評:

張子雨:現在好多農民朋友們都把養魚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的事業。承包一片魚塘,進行綜合化的養殖,效益還是相當可觀的。不過,您有沒有想過,在魚塘上面,還能嫁接高科技,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環保效益呢?

現在在江蘇,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成果。魚塘除了養魚還能干啥呢?答案就是,光伏發電。

養魚,使用的是水面以下的部分。水面以上,空空蕩蕩的,其實可以安裝光伏電池板。這么一來,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相互補充,這就成了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通威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養殖企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算了一筆賬,如果通威擁有的900萬畝魚塘都安裝上光伏發電設備,就可以產生三四百萬兆瓦的發電量,光發電這一線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就比單純的水產養殖高出三倍。

這種模式,也被專家們稱為“漁光一體”。

根據專家的測算,目前我國擁有養殖水面1.2億畝,其中約4500萬畝精養魚塘具備發展“漁光一體”的條件,如果全部實現改造,年發電收入就要超過1萬億。這意味著,魚塘不僅可以給國家貢獻電力,而且也能增加收入,可以說,一舉兩得。

對于農村來說,每年集中灌溉的時候,電力是一個大問題,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推廣,那不僅能帶來新收入,而且能降低成本,綜合效益,非常可觀。

而且,在這種“漁光一體”的模式下,實際上還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把2030畝魚塘水面建設的太陽能電站為一個單位計算,每年由此可節約標煤34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噸。

其實,“漁光一體”的這種模式,除了帶來了客觀的綜合效益之外,實際上還帶來了一種綜合發展的思路。尤其是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打破思想里的墻,讓最傳統的農業和最先進的技術相互的嫁接,這是農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之一。而要達到這個最終目標,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但是最關鍵的,自己要隨時保持創新的熱情。

正所謂:

小小魚塘真神奇,嫁接光伏增效益,解放思想求創新,唱響農家漁光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央廣網52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日韩AV一在线不卡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资源26u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