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中面臨的土地問題除了大量耕地流失外,還有耕地質量下降和耕地遭受污染等問題。耕地流失和耕地質量下降都會對當前及未來糧食產量造成負面影響,而耕地遭受污染則會直接影響糧食安全,進而對國民健康產生影響。為保護我們的糧食安全,金土地小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嚴控耕地流失
國務院最新批準《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中提出減少新增建設用地,保證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所以,金土地小編認為在今后的農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注意:(1)農業結構調整應重視糧食生產,切忌盲目追求 經濟利益至上的傾向, 因地制宜,提高農業結構調整的效率。(2)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糧食補貼力度。農業內部種植結構調整是相對可逆的,而耕地向建設用地的流失則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地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功能,所以控制耕地向建設用地流失顯得尤為重要。
在嚴控耕地向建設用地的流失方面應該重視:(1)提高城市化效率。目前,中國城市用地發展指數是合理值的兩倍。這要求各地政府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應加強城市建設的規劃,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避免重復建設。(2)避免耕地的過度征用和濫用。各地政府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切實規范開發區建設,嚴格控制占地多、技術含量低的開發區土地審批。
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建設,建設高標準穩產高產田
農業基礎設施尤其是農田水利設施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保證,現代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關鍵支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亟待改進,金土地小編建議:(1)要認真落實“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政策。在土地出讓金使用過程中必須防止地方政府的變相挪用。(2)要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首先, 政府可以引導銀行為民間資本進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提供低息貸款,或提供貸 款利息補貼;其次,地方政府可以BOT的形式與民間資本合作。
三、加強農業污染防控,改善土壤質量,保證糧食安全
一是減少城市固體廢棄物對土壤的影響,必須從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和妥善處理廢棄物兩方面入手;二是調整能源結構,減輕酸性物質排放給土壤酸化帶來的壓力;三是控制及消除重金屬對耕地的污染,確保糧食食用安全。
四、總結
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產量和食用安全歷來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而耕地質量歸根結底也是糧食問題,所以確保土地質量和糧食安全是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城市化更好更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中國鄉村發現網摘自:《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土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農業經濟問題》2013年0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