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加大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扶持力度

[ 作者:劉婉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5 錄入:吳玲香 ]

《電影產業促進法》被稱為“中國電影第一法”,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都有重要意義。該法2003年啟動起草,去年10月曾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初審。此次結合各方修改意見后,提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繼續審議。

830日舉行的分組審議會上,委員們熱議草案條款,紛紛表示,與一審稿相比,二審稿細化了相關法律規定,強化了對電影行業評審、發行、放映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使草案內容更加貼近我國電影行業管理和發展的實際。

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有補貼

草案對農村群眾的公益放映服務作出規定:要不斷改善農村地區觀影條件,統籌保障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觀影需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納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二審稿增加“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活動給予補貼”的內容。

“對電影產業來講,消費群體不僅限于城市居民,農村也同樣具有相當比重的市場潛力和空間,但目前小城鎮的影院數量非常有限且建設規模和標準落后,這也是造成電影受眾人群偏窄,觀影率低,票價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車光鐵委員建議,進一步加快推動農村觀影場所建設。

他表示,目前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基本以流動服務、戶外觀影和播放老片為主,觀影保障能力和條件很難滿足群眾實際需求。建議能否考慮圍繞深入推動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一些條件好的小城鎮和城郊園區,鼓勵和扶持開展影院建設工作,不僅能夠切實提升文化惠民服務能力,也可為進一步推動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條件。

“不僅要重視農村電影設施建設,對邊遠地區的題材也要加大發展力度,比如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車光鐵表示,這類電影在題材創作、攝制制作、營銷推廣、市場運作等方面確實面臨很多困難,產業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整個電影產業發展中處于邊緣地位。建議在創作制作、投入模式、宣傳推廣、人才培養、稅收優惠等方面適當予以傾斜政策,并在制定實施細則和相關意見規定中予以重點考慮和明確。

“目前電影產業重市場、輕公益,唯票房論的現象比較嚴重,公益類電影、藝術類電影既少又難以進入市場。”白志健委員說,草案里缺乏對公益類電影具體扶持的舉措,建議在草案中增加相應的政策扶持,包括資金獎勵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內容,加強對公益類電影的扶持。

羅亮權委員說,“對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活動補貼是好事,但每場補貼多少要有規定,否則電影就放不下去。”他建議法律對這塊內容的規定更明晰化,以免實際操作過程中出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說,公益放映活動也要注意電影題材的選擇,現在農村家家都有電視,要讓大家看,就要拿出好題材。“我小時候看過很多戰爭片、愛國主義教育片,非常受益,現在都沒有了。所以國家應該拿出一部分錢,每年拍一些這樣的電影,文化領域、思想陣地要牢牢抓在自己手上。”

從業人員要德藝雙馨

草案增加規定: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應當按照德藝雙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李玲蔚委員表示,草案增加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自律方面的規定,非常有必要,完全贊成。“每一個行業的行風都非常重要,現在演藝界包括體育界,對社會的影響非常大。法律上的明確,對于行業風氣的影響還是非常重要的。”

陳喜慶委員也表示附議。他說,“實事求是地講,目前部分電影演藝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同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是有差距的,有的人甚至成了負面典型,起了很不好的作用。”他表示,草案中第9條突出強調了電影行業組織要加強對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時,他認為有關方面也應發揮應有作用。一是政府的電影主管部門,應該將加強對電影演藝人員思想道德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二是電影學院等專門人才的培養機構應加強學生的德藝雙馨教育,避免只重視顏值和演技的問題。三是演藝人員的簽約公司和具體的劇組也應擔負起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職責,因為他們與演藝人員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不能只管工作不管思想道德。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演員片酬屢創新高,由于缺乏合理的定價標準,在業界也引發了廣泛爭議。對此,孫寶樹委員建議,在本法中制定電影片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演員人工成本,以保障電影制作的質量。他表示,有一些演員天價薪酬,導致電影制作成本過分向演員尤其是明星演員傾斜,勢必會嚴重影響電影制作中編劇、布景、配音等相關制作環節的經費,導致電影空有明星陣容,而在故事情節、拍攝水平等方面的質量日益下降。這將十分不利于我國電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和電影市場的發展。

國產影片放映比例引熱議

為鼓勵安排更多黃金時段放映國產影片,草案規定,電影院應當合理安排境內法人、其他組織攝制的電影的放映場次和時段,并且放映的時間不得低于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

辜勝阻委員在審議中表示,電影產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涉及到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如果我們的電影產業起來了,競爭力提高了,大家都看國產片,那就不只是三分之二的放映時長了。但如果我們的水平很低,用法律硬性規定三分之二,會不會不利于行業創新發展?

呂薇委員也表示,明確提出三分之二這樣的規定太具體了,將來也許還會調整,但法律是要在規范較長時間段內的形容,容易變化的規定不適合放到法律中。

對此,萬鄂湘副委員長也表示此規定不適合寫入法律。他表示,這個條款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我國《電影管理條例》第44條第2款已經有這樣規定的,國產電影的年放映時間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但并不適合明確寫入法律,因為根據我國簽署的WTO相關文件規定,有關電影放映的配額時間,是通過和其他國家談判來不斷調整的。如果將來配額比例有變化,我們還得修改這部法律,這樣就會被動。因此,他建議修改為“不得低于國家規定的國產電影放映的時間比例”。

電影審查標準更完善

草案進一步完善電影內容審查標準,增加規定,電影不得含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內容。同時規定,應當組織不少于三名專家對電影進行評審。

陳喜慶委員表示,草案對電影審查內容做出明確規定,是確保電影傳播正能量所必須的,完全贊成。但建議,除了政府電影主管部門和組織專家參與審查之外,對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電影,可否借鑒法院人民陪審員的做法,適當邀請人民群眾參與審查,以確保審查的公正性和正確性。

吳曉靈委員說,像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民族仇恨、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危害社會公德等草案規定的一系列內容,必須要管制。他表示,草案中雖規定攝制電影的人應該把電影劇本梗概向電影主管部門備案,涉及重大題材或者國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軍事等方面題材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電影劇本送審查。但未明確審查是備案性質還是批準性質。“備案和批準是兩種權限,應該對權力的界定說清楚,以免留有漏洞。”

對于草案規定的“進行電影審查應當組織不少于三名專家進行評審”,叢斌委員表示,三名專家太少了,建議修改為不低于五名專家評審。“電影是一個很大的作品,即使是普通的科研項目還要五名以上專家評審,對于電影來說五到七名比較合適。”

劉振偉委員說,電影內容審查除了要符合法律規定,也要把突出質量至上放在首要位置。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質量和數量的關系處理上,要把社會效益和質量放在首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要抵制粗制濫造、胡編亂造。質量低劣的電影,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很大。”

此次草案出于對未成年人的關心,規定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吳恒委員建議刪掉此條款。他表示,此規定難以執行,因為感受因人而異,也受多種因素影響,列為明確的法律行為規范,易于造成放映者與觀影者之間的糾紛,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90208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 午夜免费啪视频日本美女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在线视频国产99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