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一直是薄弱環節,但市場巨大。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數據,“三農”金融缺口高達3.05萬億元。
在電商下鄉過程中,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看到其中的契機,紛紛推出了農村金融產品。“村淘是我們發展農村金融的重要入口。”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村淘體系,螞蟻金服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業得到了巨大的本地化支持。
市場空間大
中國社科院的調查顯示,目前只有27%的農戶能從正規渠道獲得貸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農戶難以獲得貸款。面對農戶貸款難的問題,農村信用社、供銷社等機構放貸審批時間長且慢,難以滿足農戶融資需求。這也為創新型金融公司留下了巨大市場空間。
農戶貸款難的癥結在于征信。而大量的電商交易數據以及村淘點、服務站的觸角延伸,可以在征信方面有所作為。目前阿里巴巴村淘共覆蓋全國29省300多個縣近1.8萬村點,擁有近2萬農村淘寶合伙人和淘幫手。
村淘點是阿里巴巴布設在農村的物流、信息網絡的最小節點;村淘合伙人則是網商銀行線下信息的收集人員,負責對申請貸款人的資質進行初步判斷,進行貸前基本信息搜集。
目前,螞蟻金服向“三農”用戶提供旺農貸、旺農保、旺農付三大類金融服務。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5省250縣近6000個村點開展農村貸款業務。螞蟻金服累計服務超過2200萬“三農”用戶,累計提供約2800億元資金扶持。
仍在培育期
通過電商契機開展農村金融,阿里、京東已占先機,但農村金融市場仍需培育。螞蟻金服副總裁袁雷鳴坦言,淘寶網差不多過了十年才大規模收獲利潤,支付寶前期也是沒有大規模盈利,對于農村金融發展需要耐心,三到五年內可能都處于投入期。
根據社科院藍皮書,2015年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規模為125億元,到“十三五”末,“三農”互聯網金融的總體規模將達到3200億元。
這吸引了不少新進入者。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宣布以“三農”領域為重點的P2P平臺不少于20家。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三農”互聯網金融有望爆發式增長。
農村金融市場相對于城市來說有更多不可控因素,風險防控仍是發展的首要任務。目前來看,“三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和信用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需要各級政府從源頭上強化金融監管,構建“三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和信用評價體系。分析人士指出,相對于眾多規模較小的農村互聯網金融平臺,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大佬深耕金融領域,同時切入到農村生產、物流、信貸等產業鏈條,構建農村生態圈,風控方面更有優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手機和訊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