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浙江、上海探索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 作者:高云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26 錄入:吳玲香 ]

浙江、上海探索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優化布局 提升能力

編者按: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背景下,如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現綠色發展和資源永續利用,是必須破解的現實難題。浙江、上海探索和深化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對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從兩地的實踐來看,糧食功能區建設,有力地提升了現代農業水平。

誰說種糧不賺錢?

功能區種糧,種出了名堂

田成方,綠成片,眼前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晚稻正在抽穗揚花。這里,就是浙江省諸暨市王家井鎮沿江新村的糧食生產功能區。

村里的種糧大戶陳沿耿扒開晚稻窠:“這苗多壯實,分蘗也很好,今年晚稻豐收看來是沒跑了。”過去,糧食品質上不來,產量不理想,到年底結算,基本也就是個平賬。這幾年,諸暨搞糧食功能區建設,配套設施上來了,糧食產量高了,質量有保障了,種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前年,家里老爺子一口氣流轉了500畝地,去年毛收入139萬元,凈收入有21萬元。他本來在外地打工,現在子承父業。接手種田的事后,小伙子在結構上有所調整,今年300畝是雙季稻,還有200畝是單季稻,單產在400600公斤之間。“提高了復種指數,收入自然會高些。但我家流轉的地肥瘦不均,有一部分不在功能區內?!毙』镒佑行┻z憾。

一年四季跑上跑下,諸暨全市糧食功能區的大賬在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楊偉祥的眼里,那是門清兒。

“效果就是不一樣。沒搞功能區建設時,大家廣種薄收,現在不少高產的地塊單產達到了850950公斤。”沿江新村的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1030畝,20122013年間,按照省級功能區建設標準,由各級財政投入200余萬元,加強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土壤培肥、糧食生產機制和科技配套。

功能區建成的標志是“三配套”?;A設施配套:提升了水利設施,改善了田間作業道路,這一項投入了180多萬元。農業科技配套:功能區開展機械化秸稈還田,推廣使用有機肥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功能區有科技示范戶26戶,全年農作物復種指數達到200%。機制創新建設配套:沿江新村現有糧食生產、植保專業合作社2家,擁有農機中心、糧食生產烘干中心,集農技服務、農機服務和種子農資服務為一體,對功能區內及周邊農戶開展社會化服務。

正是農忙時節,記者來到上海市松江區春風農場時,農場主李春風正在大田忙著除草。因為功能區建設國家投入力度大,現在種糧大戶收益可觀。去年,他流轉土地360畝,凈收入20多萬元?!八締萎a提高到613公斤,過去想都不敢想。”他說,有些稻谷不達標,干脆就地轉化,去年養豬1514頭,凈收入45.86萬元。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調研員張野田感慨,“都說種糧不賺錢,浙江和上海糧食功能區建設,讓大戶和家庭農場種糧種出了名堂。”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供給,顯現藏糧于地新格局

自身并不是糧食主產區,為什么浙江和上海這樣的率先發展地區要推行糧食功能區建設?

農民的自發需求。“手中有糧,心里不慌!”浙江諸暨市王家井鎮新南村書記周渭興回憶,20072008年種糧比較收益低,當時很多人都拋荒了,年輕人都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老農民不種田,手發癢呀!從那個時候起,新南村以村為單位,把農民留在家里的田集中起來,搞糧食生產合作社,實行統防統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機收。這樣,合作社種糧的心齊了。

接下來,浙江省在全省糧食推行功能區建設,新南村更不一樣了。水稻單產穩定在600公斤以上,小麥產量是低一些,但兩項合計,每畝毛收入1200多元,農民開心著呢!

對糧食安全戰略的主動求解。民以食為天,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司長張合成說,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提升核心生產能力,確保重要農產品底線供給,浙江和上海糧食功能區建設的探索開了頭、起了步。

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辦公室主任王月星介紹,早在20104月,浙江省政府發文《關于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保護工作的意見》,強調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

如何推進?王月星說,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建設噸良田為核心,浙江省選擇集中連片的標準農田,按照建設良田、使用良種、推廣良法、配套良機、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設施,長久保護,強化管理,使之成為糧食穩產高產高效模式示范區、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區、解決季節性拋荒的帶動區、統一服務的先行區。

根據規劃,浙江省到2018年將在全省建成8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整體達到畝產噸糧的生產能力?,F在,浙江省累計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7886個,面積676萬畝,其中,省級認定糧食生產功能區218個,面積35萬畝。上海市于2015年啟動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分解并下達了8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指標。目前,全市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已經基本完成,所屬田塊已經全部建立了電子地圖。

從浙江諸暨、海鹽和上海松江、崇明的實地調查情況看,浙滬兩地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帶來了糧食綜合供給能力的提高,藏糧于地出現了新格局,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殷歐對這樣的新格局格外寶貝。

農田設施完善了。耕地集中連片面積100畝以上,周邊水系暢通,農田格式化,田面平整。區內排管分系,具有較高的防洪與排澇能力。田間道路成網,布局合理,能適應大中型農機下田作業要求。農田質量提升了。通過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改善了標準農田地力狀況,達到了土壤有機質含量與酸堿度適宜、耕作層厚度集中、理化性狀優化、農田養分平衡的土壤培肥要求,農田總體地力水平良好。生產技術先進了。糧食生產功能區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基本普及,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左右,水旱輪作、稻田養魚、稻鴨共育等高效生態栽培模式逐步得到廣泛應用。服務體系健全了。培育發展種糧大戶、規范性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健全糧食生產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行統一機械作業、育供秧、植保、烘干等服務,推進了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一張藍圖繪到底、干到底

完善補貼機制,不讓種糧農民吃虧

流轉了1200畝地,許玉君、顧月英是浙江海鹽縣真正的“大戶”,夫婦倆一心一意種糧食,心無旁騖。種糧每年凈收入36萬元以上,讓兩口子心滿意足。

“政策好呀,糧食功能區規模達到50畝以上的田塊,政府每畝補貼100元。另外,還有每畝綜合補貼240元。說實話,種糧成本確實比較高,土地流轉成本在海鹽每畝就是8001000元。稻谷指導價每斤1.65元,但稻谷水分和雜質扣除,綜合算下賬,實際市場售價也就是每斤1.2元。如果沒有政策補貼,種糧肯定還是要吃虧的。”

在制度設計上,浙江和上海自上而下“劃建管”,在幾個關鍵點上著力推動。

劃什么品種,劃多大面積?浙江省和上海市都是糧食主銷省,人多地少,糧地矛盾十分突出。為加強糧食供給保障,兩地都把保障一定程度口糧自給率作為底線,固化相應面積耕地,用于糧食生產。浙江明確了口糧自給率應達到80%,規劃全省建設800萬畝糧食功能區的目標。上海提出,在本地實現20%的口糧自給,規劃200萬畝基本農田中選擇80萬畝進入糧食功能區。

符合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劃進來?浙江要求劃入地塊必須具備地勢平坦、田面平整、相對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的條件,并劃定了省、市、縣三級糧食生產功能區。省級功能區面積在1000畝以上,市級在500畝以上。

財政如何扶持功能區建設?一是補貼機制。浙江省對糧食生產功能區給予每畝10元的水稻生態補貼,同時,對功能區內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的糧食收購在最低價收購基礎上每斤加價0.2元。上海市對糧食生產功能區規?;a按照每畝1100元的補貼標準給予土地租金補助,并從財政資金中單獨拿出每畝200元作為建好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獎勵。二是統籌農口資金。浙江省將農口建設資金的70%統籌用于功能區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省財政還按每畝10元的標準建立了基礎設施管護專項資金。

一張藍圖繪到底,還要干到底。浙江省農業廳廳長林建東說:“沒有國土部門的圖,沒有發改和財政部門的傾斜投入,糧食功能區即使劃出來,也建不起來,也難以持續?!?

但是,糧食功能區建設的探索,還有一些問題亟須破解。一個重要問題是糧食功能區非糧化傾向。由于比較效益明顯,糧食功能區非糧化一直比較突出。在浙江海鹽縣,葡萄種植收益為每畝8000元,甲魚養殖為每畝6000元,蔬菜為每畝7000元,糧食種植每畝收益僅400元,部分糧食功能區存在著改種經濟作物的沖動。

張合成表示,要制定定向政策,助力糧食功能區建設與管護,強調功能區建設的硬約束,不讓種糧農民吃虧,使糧食功能區真正成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顯著”功能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6092510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网站 | 先锋影音AV资源在线高清 | 午夜在线99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