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糧農組織呼吁通過農業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當地時間9月26日,兩年一度的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委員會在羅馬糧農組織總部開幕。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在會議上指出,農業部門必須通過自身產業轉型來確保實現人人享有糧食和營養安全的目標,以及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和耐藥性問題等全球性挑戰。
達席爾瓦在農業委員會開幕式上向各國部長以及政府、私營部門和民間團體的代表闡述了為何最近一系列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國際協定都將“農業作為核心內容”,其中包括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氣候變化協議》。
達席爾瓦說:“可持續農業對于消除極端貧困和饑餓,維護自然資源,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建立更健康的糧食系統,以及加強抵御危機和自然災害的能力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同時指出,雖然農業過去所取得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然而“進展并不均衡”,而且“將需要更加重視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
此外,達席爾瓦還提及了糧農組織最近在聯合國大會上所作的承諾,即與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密切合作,遏制抗菌素耐藥性。他強調,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藥物在農業中的使用應當以治療疾病和減輕痛苦為目的。只有在嚴格管控的情況下,它們才可被用于預防緊急感染性疾病的風險。
非洲國家塞拉利昂農業、林業和糧食安全部長蒙蒂·瓊斯(Monty Patrick Jones)在會議上強調,在非洲,以可持續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力對于確保糧食和營養安全以及消除貧困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小農戶,“其產品不僅能滿足家庭的需要,而且還可供應市場。但只有少數非洲國家將10%的國家預算撥款用于農業。”
波恩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約阿希姆·馮·布勞恩作為此次開幕式的主講人之一,他強調了農業科技創新與政策改革相結合的必要性。他指出,農業和糧食系統正在處于轉型階段,必須以科學與政策之間的有效協調為支撐。應當為此目的專門成立一個國際糧食、營養和農業小組,借鑒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幫助引導全球氣候政策的辦法,為國際社會提供支持。
2014年至2015年,糧農組織為89個國家的245項計劃提供了支持,以推進參與式的可持續農業生產方式。其中80%以上的舉措是在非洲實施的。此外,按照節約糧食計劃,糧農組織為 45個國家在減少糧食浪費和損失方面的工作提了供支持。此外,糧農組織還向五個區域的70個國家提供支持,推動將糧食安全和營養問題納入公共政策和計劃。
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委員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對當前世界農業狀況進行評估并就糧農組織的工作計劃提供指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