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有效監管還有空間
東方網11月10日消息:11月正是螃蟹肉多黃美的最佳時期,然而,一則江蘇陽澄湖和東太湖兩個地區的大閘蟹樣本,在香港特區被檢測出二噁英超標的新聞,引發社會對農產品安全的廣泛關注。二噁英是什么?二噁英是一種有毒物質,它的主要威脅是慢性毒性,包括影響生殖發育、致畸致突變和致癌等。這些螃蟹之所以二噁英超標,原因有待相關部門調查核實,有專家表示根源在于水環境污染。
相對于食用季節性較強的螃蟹而言,如何確保人們一年四季都要食用的蔬菜、水果、雞魚肉蛋等的安全,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的問題。此次,有毒大閘蟹源于環境污染的間接影響,但是對于大多數問題農產品而言,農藥、化肥的超量使用;含有國家禁用的化學品等現象多年來層出不窮,農業投入品的無序使用已成為亟需生產者和管理者重視的問題。如何規范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市人大代表金永紅認為,本地農產品主要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進入各大經銷商手中,因此要對進入批發市場的農產品進行嚴格監管,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問題農產品流向市民餐桌,同時還可以倒逼生產者規范使用農業投入品。
嚴管才能促進合法使用
民以食為天,人們的一日三餐離不開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則離不開農藥、化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農業投入品包括生物投入品、化學投入品和農業設施設備等三大類。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農業投入品可以促進農產品的生長,相反,如果無序使用則會對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是農業大國,有數據顯示,我國年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35%,相當于美國、印度的總和;年農藥使用量140萬噸,占世界總用量的1/3,但是農藥利用率僅35%,比發達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如今,農業投入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甚至違法使用禁用品的問題已經給我們的食品農產品安全蒙上一層陰影。
對此,市人大代表金永紅表示,應該從兩方面認識現狀:“作為生產者來講,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對植物的生長有益,他總會急功近利、追逐利潤。但從管理者角度講,盡管有相應的法律、規章的規定,在落實這些規定的方面,個人認為還是有一些空間的。”
雖然從終極目標來看,食品安全要靠生產者的誠實勞動來實現,但是從現階段來看,金永紅代表認為食品安全還是要靠監督管理才能實現。“我認為目前農產品安全主要是管出來的,也就是監管在當前形勢下是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作用。”
抓住批發市場檢測 倒逼規范使用
監管首先要著眼于上海的實際情況。上海是農產品銷地,80%以上的農產品來自外地,每天要保障6.5萬噸的農產品市場供應。如何確保這部分農產品的安全?金永紅代表告訴記者,這些外地供應的農產品都要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進入各大經銷商手中,如果能對各個批發市場進行集中監管,就能切斷問題農產品在本市的流通。
然而,在一些監督調研活動中走訪農產品批發市場時,金永紅卻發現兩個問題:“一是檢測由市場自己來進行檢測,二個在檢測中存在由經營者送檢的現象。”他表示,由批發市場自己進行檢測實際效果并不好,同時送檢中的貓膩也是有目共睹的:“送的樣品與實際經營品之間可能存在很大的距離,沒有一個有說服力覆蓋率。”
為此,金永紅代表提出由第三方來檢測,“我也注意到食藥監局等部門提出由第三方監測的措施,我認為這個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是非常好的,也就是由相關部門配備第三方,這個第三方是獨立于批發市場的。另外一個實時監測的數據應該與相關部門做實時聯系,這樣對整個批發市場的檢測和監管就能起到一個質的提升和飛躍。”金永紅認為,通過對批發市場的把控,也能倒逼外省市的生產者按照國家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
新法擬規定生產者進行臺賬記錄
那么對于提供一小部分農產品的本地生產者來說,如何規范他們使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呢?
正在提交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審議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對此作了明確。相對于目前正在實施的法規,《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專門設置食用農產品一節,其中對農業投入品的經營和使用做了規定,要求農業投入品經營者建立經營記錄,對購入農業投入品和銷售農業投入品的情況進行記錄,同時要求生產者建立農業投入品的使用記錄,“如實記載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此外法規還明確不得使用國家禁用的農業投入品以及超范圍或者超劑量使用國家限制使用的農業投入品。對此,金永紅表示:“這就給生產者和經營者多了一個臺賬記錄的法定義務,但是我感覺,有這個規定還是不夠,還要加強平時對這個制度執行的監管。”
目前,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已把食品安全納入其中,金永紅表示,也就是說在生產者的終端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那么這些監管部門就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這樣才能在源頭上保障食用農產品的安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網 2016-11-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