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一直是我國踐行普惠金融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眾所周知,農村金融的利率水平,尤其是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利率,一直高于城市貸款利率,因此,一系列關于農村金融利率問題成為業界持續關注的焦點。
“隨著國家融資成本降低,中和農信對農戶的貸款利率現已降到18%的水平,這個數字很多人聽著還是偏高。”11月9日,中和農信總經理劉冬文在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以下簡稱”普惠金融研究院”)舉辦的“農村普惠金融熱點利率問題”專題研討會上如是說。
那么,當下的農村金融利率是否偏高?若是偏高,這一現狀的存在是否合理,偏高的利率是否與普惠金融的目標相悖呢?由此觀之,利率問題或已成為農村普惠金融的痛點。
利率相對高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曉山表示,以中和農信為代表的農村貸款利率保持在18%的水平,基本是在合理區間之內。
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6年第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2%,與會專家介紹,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也在10%左右。那么,高于二者的小額信貸公司的貸款利率為何在合理區間之內呢?
杜曉山表示,普惠金融不等同于救助性金融和特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薄本微利和可持續經營發展。判斷貸款公司的利率高與否,本質上應該考慮它的收入是否能覆蓋成本,并且略有盈余,這樣才能促進機構的可持續發展。而以中和農信為代表的我國小額信貸公司,屬于公益性制度小貸公司范疇。
據國際經驗來看,小額貸款分為福利性小貸、商業性小貸和公益性制度小貸,與完全補貼性質的福利小貸和完全追求高利潤回報的商業性小貸不同,公益性制度小貸在幫助低收入群體的同時,也有可持續商業發展的訴求,這恰恰符合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特征。
據了解,中和農信在探索農村小額信貸20年的過程中,基本實現了保本微利、商業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劉冬文介紹說,中和農信至今已為150多萬農戶提供貸款支持,單筆貸款額度1萬元左右,貸款余額40億元,資產回報率在1%至1.5%左右,收入基本覆蓋支出。
由此,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白雪梅表示,小貸公司的運營成本、風險撥備成本和融資成本客觀存在。其中,尤以融資成本是一個剛性需求。以中和農信為例,本金成本85%來自市場化融資,從銀行、保險公司及投資機構借助貸款,同時發放資產證券化產品,客觀上融入資金的成本相對較高。為了保本微利,客觀上推動了面向農村金融的小貸公司利率相對市場一般利率定價要高。
另外,有與會專家表示,農村的金融風險是城市金融所難以比擬的,它的風險成本遠高于城市金融。這也助推了農村金融利率的絕對數值高于城市金融利率。
如何判斷利率高低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王君表示,不能簡單以絕對數值來考量農村金融的利率問題。那么在此背景下,該如何判斷農村普惠金融利率高低呢?
有專家提出,判斷農村金融利率水平高低,需要厘清農村金融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關系。資金供給方的利率不僅考慮覆蓋成本,也要考慮風險成本,同時堅持適度盈利的原則;而資金需求方考慮利率水平則從投資回報率來考量,二者供需一匹配,就會發現存在供給方覺得利率水平適中、需求方覺得利率較高的矛盾。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馬九杰認為,判斷小額信貸利率高低,是一個國際上爭議都比較大的問題,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相同。從商業倫理的角度看,針對窮人不能有剝削性的利率;從機構可持續的角度看,如果機構做小額信貸并不是從中獲取暴利,那么這個金融服務對社會就是有益的。
小額信貸機構提供資金的利率高或是低與其運營情況有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公司運營成本很低,但利率極高,那么就不太合理;若運營成本很高,為了覆蓋成本,利率較高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坦言。
因此,王君表示,農村金融利率到底多高為宜,是一個實證性問題。若能設計一個良好的、有足夠代表性的綜合需求調查,真正反映農村農戶的真實金融需求和資金供給方所能承受的負擔,則可進一步判斷利率水平的高低。
如何破解利率之困
毋庸置疑,解決好農村金融利率問題是普惠金融的難點。多數與會專家認為,還是希望當前農村金融利率能有所降低。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應用,數字普惠金融快速推進,小額信貸公司乘著數字技術的東風,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這也為農村金融利率降低提供了一定的良性空間。
另外,也有專家提出,理想中的農村金融利率還是應該進一步根據供求關系來確定。王君表示,為了更好滿足真正貧苦農戶的金融需求,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除了在降低農村金融利率上下工夫,還應考慮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問題。
長期從事小微金融調研的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總監莫秀根博士表示:“農村金融利率問題的根源在于當前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信貸市場。”
據介紹,當前農村形成了一個以貧困人群為主的市場和一個以農村比較富裕或非貧困人群為主的市場。由于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差等原因,貧困人群分散在邊遠地方,而相對富裕人群比較集中,金融設施也較好,可以參與到社會現有的信用體系之中。在此情況下,貧困農戶雖然金融需求大,但對于利率問題并不是特別敏感,反之相對富裕人群對利率問題比較敏感。
所以,破解農村金融利率難題,還需要政府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有專家建議,在商業可持續邊界里,政府在金融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大有可為,比如在電信信號覆蓋等方面加大建設支持,也將推動貧困農戶盡快納入現有的信用體系當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2016年11月12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