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對一個有著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重農固本一直是重中之重。能否抓好“三農”問題,對于中國未來發展全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2016年,我國連續出臺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等多個農業改革領域中長期重磅規劃文件,明確提出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久前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月5日,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份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3000字,共分6個部分33條,包括: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主攻方向:提高農業供給質量
春耕、夏耘、秋收,冬的節點開啟新的周期。農民又將開始從種到收的辛勤忙碌,百姓的菜籃子也會依舊豐富充裕,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對未知一年的期待與思量。農民關心土地能結出什么,收入能否增加,新家園建設的動向進展;消費者關心農產品的質量將如何提升……這一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逐步給出清晰的答案。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給體系是否優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農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實惠。主攻方向是提高農業供給質量。”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唐仁健在解析一號文件內容時說,要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作為我國第一產業的農業,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在結構優化和效率提高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但在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合理配置農業資源。2016年12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億斤),比2015年減少520.1萬噸(104.0億斤),減少0.8%。眾所周知,目前糧食問題主要不在于數量多少,而在于結構性矛盾。
中央明確方針,“十三五”期間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去年已經在主動調節糧食產量,因此沒有出現“十三連增”。“今年減產一點兒沒事,糧庫里還有糧食,只要當有需要的時候,馬上能生產出來就行。因此,適時適度的糧食政策改革非常有必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表示,正如米不能代替面,一旦生產的品種結構不是市場所需要的,就會出現這個局面。
“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穩步建立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改革價格形成機制就沒有辦法實現節本增效,也很難補短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談到,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十二年增產,但同時大量谷物還要進口,暴露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有效供給不足,與實際需求不匹配,人們真正需求的生產不出來,在品質和質量安全上還不適應。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體系一直更加關注如何提高農產品產出量,而對農產品本身質量發力相對較少。與此同時,我們以往在推廣先進國家農業科技成果時又相對較為簡單直接,而對農民實際生產中遇到的作物質量問題卻關注不夠。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3%,全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比達到52%,農作物良種率達到96%以上,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率達到33.3%,化肥有效利用率達到35.2%,農藥有效利用率達到36.6%。如何提高農產品質量?科技創新顯然是重要的突破口。
“農業供給質量不高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業供給是一個投入產出系統。農業供給質量問題,不僅表現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生活質量提高和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更在于農業投入不合理和農業資源消耗過度及環境惡化等方面。”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向本報表示,要想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就必須在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同時,盡可能地給農業資源松綁,讓農業資源能夠休養生息。
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是美國,以廣泛使用農業機械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產品總產量為主要特色。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現代化大農業。美國平均每個農場耕種土地近2.4萬畝。在美國,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約為350萬人,但這350萬人不僅養活了3億美國人,而且還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現在,困擾法國上千年的小農經濟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領先的現代化農業。目前,法國農業產量、產值均居歐洲之首,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和世界第一大農產品加工品出口國。
根本途徑: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
農產品加工業轉型,休閑農業升級,“互聯網+農業”蓬勃發展,農民返鄉創業如火如荼……隨著人們對文化、生態、健康等要素的需求明顯提升,農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將推動農業生產得到更好發展。農村全新的產業鏈,讓人們看到更精彩更智慧的演繹。2016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雖然沒有扭轉農民收入增速回落的態勢,但是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了6.7%的增長速度,這與過去幾輪的農業結構調整明顯不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注重解決短期矛盾和問題,更著眼于長期累積性矛盾和難題。
我國農業發展確實已經到了加快推進轉型升級的歷史階段,要進一步深刻認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當前我國農產品供給大路貨多,優質的、品牌的還不多,迫切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調優產品結構;農業生產面臨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向擠壓,迫切需要節本增效、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
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出路就是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農業中存在的體制機制矛盾。無論是具體農戶的生產作業還是企業參與農業規模化生產,都需要在一定的體制機制下完成,良好的體制機制可以為農業生產創造穩定、有利的環境,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而在農業體制完善與機制創新中,要素的作用非常突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周立告訴記者,過去,我們的農業要素在發揮作用過程中會有一些障礙,現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就是要通過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資源要素更加市場化,充分鼓勵農民、企業參與其中。
據本報記者了解到,明年我國將繼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除了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將迎來更多細化的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外,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占有、收益、有償退出、繼承、抵押、擔保等權利該如何界定與賦予,也將是改革的重頭戲。
核心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幸福,而要達此目的,必須讓農民的收入不斷增長。2016年農民收入增長形勢不容樂觀。今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雖然增幅總體仍然高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率,但較往年已經明顯放緩,為近十三年來最低。
從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解決農民增收、增強農業農村改革活力和發展方式的問題是一系列政策頒布的終極目標。當前,我國城鄉人均收入比達到2.8倍左右,差距仍然巨大。我國存在的6000多萬貧困人口,大部分都生活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村的公共服務不完善,有些地區留守兒童、獨守老人等現象比較普遍,并引發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具體而言,未來應不斷在以下方面重點著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向記者談到,要以降低價格扭曲程度、校正資源錯配為方向,以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為原則,“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要將“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轉型為“農業綠色發展補貼”。推進“三權分置”改革,要在維護承包戶權益和經營者權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不宜把土地流轉收入視作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政府對農村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支持,但這些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持續發展問題,尤其不能解決農村發展中出現的兩極分化問題。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侯風云告訴本報記者,由于各農戶情況差異性大,在土地流轉給種田大戶或家庭農場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矛盾,流轉成本高,風險大。即使流轉成功,農民仍然外出打工。雖然工資收入近年顯著提高,但農民工的社保問題,工作時間過長的問題,就業不穩定,加之城市房價奇高,子女教育成本高,使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問題仍然無法解決。農民工可以從形式上脫貧,但其生存狀態堪憂。不能外出的農民,在缺乏帶動時,連形式上脫貧也無法實現。
目前,一些農村或者兩極分化,或者共同貧窮,基本不能實現先富帶后富。在農村土地完成確權登記后,引導農民將土地入股流轉給村集體合作社,通過股份合作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通過黨建,培育農村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帶領農民適應市場機制,通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生產現代化;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使不同類型勞動力基本實現家鄉就業;通過增加農村產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集體經濟發展,擴大公共事業發展,為農村“雙創”提供更有利空間。
“我一直期待,有那么一天,當各種不同職業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農民可以隨意、自豪地自我介紹說:‘大家好,我是一個農民。’我想,未來的農業是可以制造出這樣的農民的:他們生活體面、充滿尊嚴、沒有自卑感。”正如陳錫文所言,我們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中央一號文件對新一年農業農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17年將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對于這場影響深遠的“三農”領域的深刻變革,我們滿懷期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報》總第1545期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